每个人眼里都有一道光,虽不能照亮一切,却能引领方向……今年8月19日是第六个中国医师节,雅安市中医医院那些奋斗在医疗战线上的“追光者”再次浮现在大家面前。
市中医医院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康复保健于一体的三级甲等中医医院,医院坚持中西医并重,不断提升综合实力。过去一年,一个个雅中医人坚持守正创新,继承和发扬中医精神,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精细管理、信息优化、行风作业、项目建设、疫情防控等各项工作中,取得了累累硕果。在这一年里,市中医医院医务人员白衣执甲、逆行冲锋,以生命守护生命,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成绩背后,是每一个“追光者”的默默付出。
血管外科副主任医师江琰:
在平凡岗位上 踏踏实实干好本职工作
“我来自湖北,市中医医院这个大家庭让我感到非常温暖。”市中医医院血管外科医生江琰说。
江琰从小就喜欢医生这个职业,在高考填报志愿时,他选择的所有专业都与医学有关,最后,他如愿考上了西南医科大学。
2009年,大学毕业后,江琰来到市中医医院,一干就是14年。
在市中医医院,江琰遇到了血管外科主任金成勇。在金成勇的引领下,江琰逐渐走上血管外科专业的道路。
“金成勇是我的恩师,这些年,他教会了我很多东西,让我逐渐成长起来。”江琰说。
2021年,市中医医院派江琰帮扶甘孜藏族自治州丹巴县中藏医医院。江琰将市中医医院血管外科的医疗理念和医疗技术带到了这里。“静脉曲张在丹巴很常见,之前,当地群众进行血管外科手术,都要去成都,路途远、费用高。”江琰说,市中医医院的帮扶,不仅解决了患者病痛,也带去了先进的治疗技术。
近年来,由于江琰在甘孜藏族自治州留下了好口碑,那里的许多血管外科疾病患者都慕名到市中医医院就医,越来越多的患者得到了良好的治疗。
骨一科主治医师谭哲:
“每一个成绩的背后,都是辛勤的付出”
“小时候,看到医生为病人治病,梦想着自己长大也要当一名医生。”2011年大学毕业后,谭哲成为市中医医院骨伤科的一名医生,实现了小时候的梦想。
“真正成为医生后,我才发现,每一个成绩的背后,都是辛勤的付出。”谭哲说。
在骨伤科,谭哲向该科主任医师王宏学习,在髋、膝关节疾病及创伤诊治,髋、膝关节置换以及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股骨头坏死,脊柱及四肢创伤诊疗上学到了独到的诊疗技术。
“王宏老师非常认真、细致,对我的启发非常大。”谭哲说。
2016年,谭哲考上研究生,先后在遵义医科大学和成都大学附属医院学习。在这三年里,谭哲充分学习数字骨科,将3D打印技术广泛应用在骨科治疗上,为患者实现了“个性定制”骨科治疗方案。
“数字化骨科技术主要通过数字化设备,对患者的相应部位进行精确测量和构建,为医生提供直观、准确的诊疗信息。”谭哲介绍,这种技术在医疗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尤其在骨科手术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极大地提高了手术的精准度和成功率。
研究生毕业后,谭哲再次选择到市中医医院工作,并将所学的数字化骨科技术带到医院。“三维成像技术是数字化骨科的重要组成部分。”谭哲介绍,医生可以通过此设备,获取病人骨骼的三维图像,从而更为准确地判断骨折的位置、程度和形状等关键信息。
数字化骨科技术不仅大大减少了误诊的可能性,也使得手术设计变得更加科学、合理。
内科副主任医师、学科带头人陈江:
“20多年来,我一直在‘充电’,现在是回到家乡‘放电’的时候”
7月19日,陈江作为市中医医院引进的心内科学科带头人,到医院报到,成为今年以来,市中医医院引进的第19位硕士研究生人才。
今年是市中医医院“学科——专科建设年”,医院以建设“一院两区”新格局为总抓手,以打造川西区域中医医疗中心为总目标,以中医医疗服务专科化为路径,以精细化管理为医院改革发展的内生动力,不断夯实医院事业发展基础,不断深化实施医院人才兴院工程。
陈江是四川人,大学毕业后,一直在北京从事医疗工作,一干就是20多年。
“北京有着国内最顶尖的医疗资源,20多年来,我一直在‘充电’,不断学习心内科的医学知识和临床知识,现在是该回到家乡‘放电’的时候,用所学知识服务家乡患者。”陈江说,在外20多年,他从未忘记过家乡,一直希望家乡的患者同样可以享受到高水平的医疗服务。
市中医医院每年有大量骨科手术,而许多手术需要安装临时心脏起搏器进行支撑,需要心内科医生保驾护航。在近一个月时间里,陈江完成了类似的手术近10台、造影手术10余台。
“在介入手术中,双导管技术是目前最先进的治疗手段,这种技术可以解决介入手术中‘大鞘管’安装不上的问题。”在市中医医院,陈江利用双导管技术,为两名患者进行手术,成功解决了手术难题。“对于心梗病人来说,时间就是生命。”陈江说,“成功抢救一名心梗病人,就是拯救了一个家庭。”
一个月来,同事们对医学知识和人才的尊重,让陈江在市中医医院找到了回家的感觉。
编辑:王茜
审稿:程普 唐砚玉
相关推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