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 践行服务“三农”使命 勇于担当 精准助力脱贫攻坚

雅安日报/北纬网

2020-12-03

汉源联社员工为贫困群众讲解金融知识。

汉源联社员工向贫困群众宣传信贷政策。

  汉源县位于泥巴山之南,因其多年来地理位置和交通条件受限,经济发展受制约。据统计,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逾3000户,总贫困人口近9000人,占全市贫困人口约三分之一。在异常艰巨的脱贫形势面前,汉源联社作始终践行服务“三农”宗旨。

  作为致力于服务县域经济发展的地方金融主力军,如何打赢这场脱贫攻坚的硬仗,助力全县贫困群众同步奔康?

  汉源联社给出这样的答案:积极思考、主动作为,坚持精准扶贫的总体思路,通过“党支部共建”“支付惠农”“小额扶贫贷款”“银信惠农书屋”等方式,打出一套“扶贫组合拳”,从“输血”到“造血”,从“力扶”到“智扶”,探索出了一条因地制宜、富有自身特色的扶贫新路子。

  发挥 “输血”功能   践行“力扶”使命

  2016年以来,汉源联社着力在加大信贷投放、降低贫困村信贷融资成本和支付结算成本;优化扶贫信贷投向、创新扶贫开发金融产品和服务;加大渠道建设力度,健全扶贫开发服务网络体系等方面寻找新突破,持续推进金融脱贫攻坚工作。

  扶贫小额信贷是金融机构解决贫困户产业发展最直接、最有效的扶贫措施,是整个脱贫攻坚战中重要的“秘密武器”。汉源联社以突破信贷投放瓶颈为出发点,先后制定了《汉源县扶贫小额信贷工作实施方案(试行)》、《汉源联社关于落地省联社金融精准扶贫工程实施方案的实施细则》,为小额扶贫信贷的发放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

  去年7月15日,汉源县“黎州讲堂”,汉源联社以“农信助你奔小康,把你’贷’进新生活”的主题讲课,让不少参会乡镇分管干部和第一书记受益匪浅。

  汉源联社推出的扶贫小额信贷机制,通过前期周密的机制建设,中期有力的扶贫宣传,后期快速落地实施“三步走”,实现了建档立卡贫困户建档面达到100%,扶贫小额信贷评级授信面达到100%,贫困户有效信贷需求达到100%,切实做到“户户有档有卡有授信”。截至目前,共累计发放扶贫小额信贷387户,累计投放1411万元,余额1407.5万元,信贷投放量为全市金融系统之最。汉源联社将“输血”义务与责任,由点到面、由内而外不断扩散,使金融扶贫“良药”,惠及到每一位迫切渴望脱贫的当地贫困户。

  金融渠道建设,是健全金融扶贫服务网络体系的重要支撑,它如同一根根连接贫困村“心脏”的血管,为扶贫“输血”提供着不可或缺的生命通道。

  汉源联社以“支付惠农”为载体,立足于“推进空白乡镇基础金融服务”的工作重点,多渠道、多方向建设扶贫服务网络体系,截至目前,实现符合条件的行政村中的贫困村自助机具100%覆盖,达到“村村有机有点有联络员”的渠道建设目标。

  金融主力军,就应该在服务地方脱贫攻坚中发挥中流砥柱的作用,让更多老百姓共享现代金融的成果。

  去年12月30日,汉源联社双溪分社正式开业。双溪分社这一便民服务网点,不仅承载着汉源农信服务“三农”的历史使命,它的开业对该网点所辐射的贫困村发挥着重要的支付结算作用,让“血管”有效舒张,让“血液”有力循环。这也是汉源联社对监管部门“关于进一步推进空白乡镇基础金融服务工作”要求的再落实,生动演绎了“普惠金融,福泽城乡”的服务宗旨。

  增强“造血”能力  创新“智扶“模式

  尽管“输血式”扶贫具有雪中送炭之功效,但唯有增强“造血”的能力,才能彻底扭转贫困局面,跟上全市人民一起同步奔康的步伐。

  对大多数贫困户而言,文化层次低、思想认知慢、发展技术弱是导致贫困的最根本原因。汉源联社结合汉源县贫困村的实际情况,不仅仅“授之以鱼”,更注重“授之以渔”,通过打造银信惠农书屋、党支部牵手扶贫、开展农技知识课堂、大力推进助学贷款产品等形式,着力于提升村干部、贫困户和青少年的科学文化素质及农业发展技能,着眼于增强贫困户的“造血”功能。

  “以前很少看书翻书,现在我们村里有了‘银信惠农书屋’,没事借两本回去翻看,多少能学到些知识。”双溪乡木楠村,不少村民成了“银信惠农书屋”的常客。

  2016年,在雅安银监分局的牵头下,汉源联社与雅安银监分局合作,以“智力扶贫”为出发,“银信惠农书屋”为纽带,在贫困村双溪乡木楠村搭建“银信惠农书屋”,共捐赠农业技术、科学知识、科普教材等类型的书籍800余册。通过搭建知识平台,提升“造血”能力,完善“智扶”模式,贫困户以此学习掌握相关种植养殖技术,为在产业扶贫过程中选择好脱贫项目打好了坚实基础。

  脱贫攻坚,成败系于精准,关键则在于有一支扎根扶贫最前线、善打硬仗、能打胜仗的党组织队伍。汉源联社以党建示范,连动产业,全力以赴助农脱贫为方向,通过联社九襄党支部党建示范点建设为契机,与汉源县阳光果都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对接,以乐购商贸为平台,开展多渠道农产品销售、农技知识、种植经验交流,带动了该合作社中众多贫困户提高收入,将“田间课堂”从合作社覆盖的村组,转移到全县其他贫困村进行授课。将“力扶”转化为“智扶”,将“输血”延伸为“造血”,逐步实现了党建连产业,助农脱贫的目标。

  去年9月,在中国人民银行雅安中心支行的牵头下,汉源县委宣传部、人行雅安中支第二党支部、汉源联社富林党支部、中国人保汉源分公司党支部、小堡乡团结村党支部通过五方党支部共建,进一步解决党员队伍在思想、组织、作风、纪律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密切联系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助推贫困村汉源县小堡乡团结村精准扶贫工作。

  汉源联社在扶贫道路上,坚持“造血”的重要性、紧迫性、长久性,始终着眼于青少年教育和青年就业问题,坚持以大学生助学贷款为抓手,以青年创业贷款为支撑,以爱心心理辅导为补充,切实完善“智扶”模式。

  截至2017年6月末,汉源联社累计向贫困村贫困大学生发放助学贷款985万元,覆盖大部分贫困村,发放贫困村助学贷款贷款金额为全市之最。

  增强“造血”功能,还需不断的促进“新陈代谢”。深入到位的金融知识宣传,便是扶贫“造血”中“新陈代谢”的催化剂。汉源联社以“人人都是‘宣传部长’,人人争做‘宣传先锋’”为落脚点,先后10余次前往贫困村,通过全面的金融知识宣传讲解,“一对一”的金融服务解读,“手把手”的金融常识教学,实现扶贫小额信贷宣传面100%,逐步深化贫困户再“造血”功能,使“智扶”模式日趋完善。

  绳锯木断,水滴石穿。汉源联社在精准扶贫道路上立下“军令状”,打好“组合拳”,形成“合围势”,点滴积累、全力出击,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役吹响冲锋的号角。

  汉源联社

  雅安日报/北纬网记者 卫葳


0

分享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