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党恩 搬新家 过新年

雅安日报

2023-01-16

重建户搬新家过新年    何斌 摄

  舞狮表演、写春联、贴春联、挂灯笼、吃团年饭……近日,在芦山县太平镇大河村木坪子聚居点,20栋新房挂满红灯笼,格外热闹,“6·1”芦山地震重建户在忙着搬新家、住新房的同时,迎来了新家的第一批客人。

  “6·1”芦山地震造成芦山县各地不同程度受灾。时隔半年,受灾较重的大河村已换新颜,30户、108人陆续住进宽敞明亮的新房,正式开启崭新的生活。

  挂灯笼、贴春联

  搬进新家笑开颜

  当天上午,大河村木坪子聚居点张灯结彩,喜气洋洋。一副写着“新村落成常念共产党  新家住进感恩总书记”的对联在聚居点格外醒目。广场上,帮扶干部、党员志愿者、周边村民与重建户欢聚一堂,庆祝搬新家、住新房。

  上午10时,在广场左侧,舞狮表演、扭秧歌等感恩文艺表演赢得群众阵阵掌声,展现了重建户知恩感恩、自信自强的良好精神面貌。在广场右侧,芦山县书法家协会的书法爱好者们挥毫泼墨,为重建户书写对联和“福”字,为群众搬新家增添喜庆,送去祝福。

  “写得好!谢谢老师们,我这就拿回家贴上!”重建户张华拿着刚写好的春联往新家走去。路上碰见熟人,张华和他们热情地打招呼,手指着家的方向说:“我家就在那边,最右边的那一户,你们等会儿过来耍。”

  “今天搬新家,这些是从老房子里搬来的旧家具,也购置了一些新家具,正在路上。”张华说,家里的五间木头房在地震中成为危房。看着眼前的新房,张华和家人脸上充满喜悦。

  张华的新家有120平方米,房子十分宽敞明亮,崭新气派的大门在春联的映衬下更添喜气。刚把春联贴好,一辆满载新家具的货车便缓缓驶来。“来!搭把手,把货下了!”一声呼唤,志愿者们迅速集结在张华家门口,搬桌凳、装柜子,分工有序。

  木坪子聚居点从项目选址到规划设计、奠基开工、主体建成,用时仅6个月,完成了20栋房屋30户居民的建设安置任务,并在这里修建了饲养场,给搬迁户划分了菜园。建设过程中,房屋样式、用材用料等方面都充分征求大家的意见,让群众能全程参与。

  “‘6·1’芦山地震灾后恢复重建以来,在各级领导干部的关心支持下,聚居点在短短半年时间内建成,并让我们顺利入住,各级政府亲力亲为,为聚居点的修建操了不少心,很感谢!”张华笑着说,今年春节,一家人就在新房过了!

  离张华家不远处,何培军一家也在准备着搬进新房后的第一个春节。“原来的房子是木头结构的老房子,地震后成了危房,现在的房子有120平方米,有8个房间,孩子们回来也能住得下。”从新房修建开始,何培军就加入修建队伍,在此务工挣钱。可以说,他是看着自家新房一点一点修起来的。“两层小楼更显气派,住进这样的房子,心里特别高兴!”何培军拿着扫把打扫卫生,看着眼前宽敞的楼房,脸上的笑意藏都藏不住。

  群众开启新生活

  热热闹闹迎新年

  核灾、选址、规划设计、筹资、施工……重建工作迅速有序展开。

  所有努力凝结成兑现承诺的捷报——今年1月初,大河村木坪子聚居点全面完成建设,群众陆续搬进新家。

  重建家园、重建希望、重建幸福,6个月的时间,无数个日夜兼程,如今,20栋极具特色的居民楼赫然耸立,白墙红瓦掩映在青山绿水间,构成一幅特有的美丽乡村画卷。

  在重建户李孝会家,党员志愿者和镇、村干部一起送来新买的餐具和电饭煲。“餐具很漂亮,以后饭都要多吃几碗!”今年56岁的李孝会笑得合不拢嘴。

  “现在的政策好,党委、政府对我们很关心,不仅帮我们建好房子,还送来慰问品看我们,没有政府的帮助,我们自己修不起这么漂亮的房子。”站在宽敞的新房里,李孝会说,新房还在加紧装修,年前她就要和家人一起搬进新房。

  在大河村木坪子聚居点,和李孝会一样即将喜迁新居过上新生活的农户共有30户,现在无论是村容村貌还是基础设施都非常完善,聚居点群众的生产生活也越来越便利,处处呈现出一片和谐融洽、安居乐业的新气象。

  与此同时,在广场的另一边,村民们在“临时厨房”忙得不亦乐乎,洗蔬菜、切土豆、蒸排骨、炖肘子……这是“6·1”芦山地震后,重建群众搬进新房子的第一个新年,今天她们要准备几十桌菜宴请帮扶干部、党员志愿者及帮忙修建房子的乡亲们。

  当天中午十二点,一碗碗热气腾腾的菜端上了桌,亲朋好友、左邻右舍围坐在一起,吃起了今年的第一顿团年饭。饭桌前,你一言我一语,大家诉说着搬家的喜悦,憧憬着美好的未来。

  居者有其所,耕者有其田。这是千百年来人们对于生活最朴素的愿望,在大河村木坪子聚居点,这样温馨又幸福的一幕幕正在上演,一个崭新的家园,已从规划蓝图变为生动鲜活的实景。如今,30户108人将陆续搬进新房,过上一个幸福祥和的新年。

  “今天,我们搬进了新房子,住进了新小区,听说这里还要依托大熊猫文化、奇石文化,打造特色民宿,结合乡村振兴发展旅游,这是我们以前想都不敢想的。”张华说,她坚信,在党中央的领导和各级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大家一定会把日子过得红红火火,有滋有味!

  饭后,重建户何兴洪热情地领着大家参观他的新家。“这里居住环境更好,离场镇更近,房间更多,一大家人都可以住在一起。”谈话间,何兴洪的电话响了起来,好消息接踵而至:在外务工的儿子已确定了回家的日程,一家团聚的日子越来越近。

  本报记者 郑雨莎


编辑:郭涵

审稿:程普 白雨锶

0

分享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