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扶贫机制 筑造脱贫坦途

雅安日报/北纬网

2019-10-23

  

16日下午,雨过天晴后的名山区解放乡格外清新。

  

利用近17500亩茶园、7个水库等生态资源优势,解放乡打造的茶产业生态旅游环线给这片土地带来了无限生机;知青文化广场、婚纱摄影基地、名山区乡村振兴教学实践基地等,有力推动了当地产业扶贫与乡村振兴。

  

就在10月15日,2019年四川省脱贫攻坚奖先进名单新鲜出炉,解放乡榜上有名。

  

解放乡只是雅安脱贫攻坚的一个缩影。雅安,因具有界域山区、革命老区、民族地区、生态脆弱区和地震灾区“六区合一”特征,致使贫困问题呈现出“插花式”贫困与整体性贫困并存、致贫原因复杂且贫困程度较深等问题。

  

怎么办?充分发挥区域独特优势,我市探索创建了“制度设计+灵活施策”扶贫政策推进机制、“脱贫攻坚+灾后重建”的帮扶资源整合机制、“政府服务+社会协同”的扶贫主体联动机制、“动态监测+预警响应”的返贫风险防控机制、“精准扶贫+乡村振兴”的战略有机衔接机制,形成了全维度、多层次、主体化的大扶贫格局。

  

高位部署 资源整合

充分发挥政策牵引效应

  

思想是行动先导。做好脱贫攻坚总体制度设计,至关重要。

  

一方面,在组织传导方式上,我市建立责任压实、政策推进、资金投入、组织动员、督查考核五大联动机制;另一方面,在政策体系建构上,我市高位部署,形成了一整套指导脱贫攻坚推进的总体方案、实施意见和工作方法,明确了脱贫攻坚工作的战略任务、阶段安排、实施路径等。

  

制度设计完善后,结合各县区、各行业领域特点开展扶贫工作。

  

不久前,在天全县始阳镇乐坝村,一场针对已脱贫家庭的高血压检查及65岁以上老年人的健康体检进行。来自乐坝村4组的史洪英,成为当日首个受益者。

  

活动组织方为始阳镇卫生院医务工作者,及乐坝村村医汤志文。检查内容包括血压测量,以及心电图、血糖、尿常规等。“我们通过成立市级红旗帜精准脱贫巡回医疗服务专家组和县乡红旗帜精准脱贫巡回医疗服务队,切实转变服务方式,变‘坐堂行医’为主动上门服务,深入乡村开展巡回医疗,掌握贫困人口患病情况。”

  

不仅是“红旗帜”脱贫巡回医疗服务队,健康领域的脱贫方式“百花齐放”:宝兴县实施“车载流动医院”,通过“互联网+医疗”模式实现户外移动就医服务,形成了“变山区贫困群众跑医院为医务人员跑山区”的健康扶贫项目实施方式。

  

此外,在解决凉山自发搬迁贫困人口的特殊问题上,我市鼓励采取灵活多样的帮扶方式。天全县兴业乡大胆创新,为其办理了虚拟身份证,使他们能够在当地享受就医、就业等政策,并创新实施汉彝联络员制度,组建彝族帮扶服务队,促进民族融合。

  

这样的因地制宜施策,在雅安不是个例。“我们要以贫困群体需求为导向,适当开展扶贫项目。”市扶贫开发局副局长孟国才表示。

  

政府服务 社会协同

构建扶贫主体互动机制

  

作为地震灾区、贫困地区和民族地区,我市的脱贫攻坚工作得到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

  

如何用好社会组织和企业投入的帮扶资金?为此,我市采取了政府服务、社会协同的扶贫主体联动机制,以群团中心为组织枢纽、以扶贫项目平台为载体,协同多方社会帮扶资源。

  

“4·20”芦山强烈地震后,市群团组织社会服务中心正式成立。多年来,他们深入全市260多个贫困村调查了解贫困群众需求,编制困难群体帮扶、农村产业帮扶、基础设施帮扶、教育卫生帮扶、就业创业帮扶等类别的扶贫济困项目,建立扶贫济困项目需求库。

  

同时,发挥沟通政府与社会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密切联系全国各大基金会和爱心企业,协同社会资源直接参与脱贫攻坚。

  

“群团中心的重要职能是通过登记备案建立起群众团体和社会组织的数据库,既为政府治理提供基础信息,又为群团组织提供综合性服务。”市群团组织社会服务中心负责人认为。

  

实际上,除了搭建组织平台,依托组织平台萌生的项目更是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以“互联网+扶贫”方式开展扶贫项目的善品公社是最好的案例。善品公社通过合作社改造、人才培养、品质控制、品牌打造四个方面为贫困地区的农民提供产品技术指导、渠道、推广方面的支持,协助农民产好货、卖好价,最终形成一个可再生、可持续的扶贫生态,促进农民增收。石棉黄果柑成功走出雅安、走出四川,品牌价值飙升,善品公社的功劳独一无二。

  

此外,宝兴“雪山村”成为“乡村旅游+扶贫”的典范,中和农信成为“小额信贷+扶贫”的代言,同时产业扶贫、智力扶贫、技能扶贫等项目在雅州大地遍地开花。

  

战略衔接 风险防控

促进扶贫产业加速发展

  

乡村振兴是一盘大棋,要下好这盘棋,产业振兴是关键。

  

虽已深秋,名山区车岭镇,茶园翠绿。来到几安村,谈起村里的特色产业发展计划,村委会主任吴锡昌嘴角微扬,露出自信的笑容。

  

让他如此自信的,是从去年8月开工、今年6月底竣工,涉及该村2000余亩土地的高标准农田项目。

  

“以前因排水功能差等因素,这些地只适合发展附加值较低的农作物。”吴锡昌介绍,为彻底改变这一现状,该项目不仅修建了配套完善的排灌渠、田间产业路,更分两个1000亩,相继实施了农田培肥地力和病虫害综合治理。

  

以此为契机,在各级党委政府支持下,几安村明确以发展茶叶为主,进一步扩大村茶园面积的发展路子。

  

不仅是茶可富民,传统蔬菜也正随加工产业链延伸,焕发出新活力。

  

芦山净菜加工中心,我市2019年重点支持的5大工业产业扶贫项目之一。至5月底,该项目全面建成投产,每日最大净菜加工能力为50吨,目前主要为宝兴县中小学提供净菜加工配送服务。

  

不管是芦山还是名山,它们都位于雅安建设的茶、果蔬、果药三条百公里百万亩乡村振兴产业带上。数据显示,全市已累计串连487亩特色产业基地,覆盖了151个贫困村,辐射带动了约80%的贫困人口。

  

“不仅如此,我们还把发展扶贫产业作为推进乡村产业融合的重要契机。”孟国才告诉记者,通过引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立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带动贫困户脱贫,也推进了乡村旅游、康养产业等新型业态的快速发展。目前,全市已建成8个康养基地,覆盖11个贫困村,打造省级旅游扶贫示范村16个。

  

帮扶贫困人口增收的方式不唯一,将拓展贫困户收入渠道与发展集体经济相结合,也是帮扶的手段之一。

  

荥经县烈太乡虎岗村“点水成金”就是最好的例证。虎岗村通过引进农资有限公司建立水厂,村集体与水厂探索建立利益共享机制,把山泉水开发生产为瓶装水进超市售卖。公司根据销售量向村集体分红,政府贴息为每户贫困户贷款5万元,作为入股资金,到年底分红且每年不低于4000元;同时,水厂为贫困户提供就业岗位,让村里的16名贫困户守着家门口挣钱。

  

这样的合作模式既解决了贫困户长效增收问题,同时又吸引了社会资本进入农村,与农民共同开发乡村资源,增强了贫困乡村自我发展能力。

  

同时,为了抑制返贫风险、实现高质量稳定脱贫,我市按照收入标准对已脱贫人口按照“一般监测户、重点监测户、边缘脱贫户”三类标准,进行了分类监测、精准管理。在动态监测上,重点关注重大突发性事件对脱贫稳定性的影响以及重点关注家庭收入的动态变化情况,及时给予相应帮扶。针对边缘脱贫户,则实行全方位监测,对家庭收支、思想意识等方面进行常态化监测和反馈,除保持既有扶持政策,还根据特殊情况给予特殊帮扶。

  

雅安日报/北纬网记者 张雨蝶

编辑:任思瑗

0

分享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