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山县城新貌
金秋十月,中国共产党芦山县第十五次代表大会拉开大幕。
回首过去5年,芦山县委、县政府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继续发力,更好发展”殷切嘱托,积极践行“中央统筹指导、地方作为主体、灾区群众广泛参与”的重建新路,实现恢复重建到发展振兴大跨越。
这五年,芦山县获得了全面夺取脱贫攻坚的伟大胜利——累计投入资金4.2亿元,11个省定贫困村全部退出,1909户6246名贫困户提前两年全面脱贫。脱贫人口年人均纯收入达11370元,退出贫困村集体经济总量达50.16万元,较精准识别前增长322%和172%。
这五年,芦山县工业结构加快转型——全县包覆纱总量规模达100万锭,占西南地区的1/3。成功引进锂电负极新材料企业3家,规上工业企业达到46家、产值上亿元企业达25家,规上工业年均总产值达到56亿元。
这五年,芦山县民生保障持续加大——累计民生支出33.16亿元,年均增长6%。累计推送就业岗位2.5万个,发放创业担保贷款5633万元,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下,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别增长8.4%和9.4%。
……
五年来,芦山以只争朝夕、突飞猛进的方式,发生着蜕变——产业结构持续优化,转型发展行稳致远,县域经济加速壮大;绿色发展有力推进,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天更蓝了,水更清了;改革创新持续深化,发展动能加快集聚,高质量发展活力更加释放;民生事业全面发展,城乡面貌持续改观,人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更强……
龙门镇锦绣田园
工业“引擎”
奏响发展“最强音”
近年来,芦山县工业实力不断增强,处处都能触摸到经济加快发展的脉动。在工业发展上,芦山始终坚持“追赶跨越、绿色崛起”发展战略不动摇,工业在试探摸索中不断前行,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纺织+锂电负极新材料“双轮驱动”,为芦山追赶跨越、绿色崛起注入强劲动能。
牢固树立“发展是硬道理、项目是硬支撑”的理念,芦山县坚持主动“走出去”、热情“请进来”,对招商引资实施招“大”、招“优”、招“好”,对项目工作抓“大”、抓“好”、抓“快”,围绕绿色智慧纺织、锂电负极新材料、食品药品加工和文旅康养四大特色产业,推动招商引资工作实现新突破,为全县追赶跨越、绿色崛起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翻开芦山县的“招商菜单”,县委书记、县长全年共赴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等地开展招商引资活动,并带领县级相关部门和企业,先后参加大型品牌节会共20余次,签约了一批重大项目。主要领导亲自抓招商,形成了全县招商的浓厚氛围,也有效加快了纺织、电子新材料、大数据等一批项目的洽谈进程。
芦山县坚持内外并举,灵活运用招商形式,坚持“借台”与“搭台”相结合、广泛宣传与重点推介相结合,务实开展招商活动,将招商触角全方位化,为芦山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
芦山县高质量策划系列招商引资活动,积极参加2021中外知名企业四川行、第十八届西博会等活动。
项目引进来,只是招商引资工作的开始,让项目建设顺利、早日达产生效,才是招商引资的最终目的。
沿着四川芦山经济开发区的干道一路前行,看到的都是火热的建设场面。来到位于思延镇的经纬·芦山绿色智慧纺纱园内,机器轰鸣、工人忙碌,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一派热火朝天的场景。据了解,经纬·芦山绿色智慧纺纱园是芦山县全力打造的新型产业园,是四川省重点项目,项目于2020年9月动工建设,预计今年底,一期一标项目将投入生产。
近年来,芦山县不断做好“工业强县”大文章,实施“双轮驱动”工业发展战略,以纺织、锂电负极新材料为主导产业,科学布局发展食品药品精深加工产业,实现由纺织“单一支撑”向纺织、锂电“双核引领”转型。
大企业纷至沓来,好项目相继落地,成为拉动芦山经济社会发展的“加速器”,不仅带活了县域经济,还增强了经济发展后劲,为芦山经济社会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下一步,芦山将接续启程2021、蓄势发力2022、赶考冲刺2023,持续做大总量、提速增量、做优质量,推动县域经济综合实力稳步提升,为全市实现三年迈上千亿元台阶贡献芦山力量。
四川芦山经济开发区
继续发力
写好“文旅兴县”大文章
每逢周末和节假日,不少人会远离城市喧嚣,享受田间乐趣。而位于芦山县的川西药谷·禾茂田园就是近年来市民爱去的一个好地方。
川西药谷·禾茂田园是近年来芦山县重点打造的乡村旅游综合体。这里丰富多样的文化活动吸引了八方来客,客流量稳定增加,旅游收入节节攀升。
芦山拥有四川省历史文化名城、中国天然氧吧等称号,文物资源、自然资源丰富。近年来,该县充分发挥自身资源优势,积极打造文旅融合新业态,优化旅游产业布局,写好“文旅兴县”大文章,全县1166平方公里山水相融、灵气所钟,开门能见绿、推窗可观景、步步有看点、处处有奇景已逐步从梦想成为现实;汉代文物之乡、中国乌木根雕艺术之都文旅IP成为持续的发展方向。
在芦山根雕产业园,游客不仅能欣赏到精美的根雕艺术作品,感受东方木雕的神奇力量,还能跟着大师探讨创作灵感。
“我们成立了博物馆,在宣传芦山雕刻文化的同时,开展红色技艺雕刻创作,受到了游客的喜欢。我们创作的一些小件文创产品,如钢笔、杯子等,受到市场热捧。”刘毅恒是芦山县毅恒金丝楠博物馆的负责人。近年来,在政府的扶持下,他大胆尝试文旅创新,接下来,还将打造首家金丝楠民宿,让游客到了芦山能体验一站式吃住游购。
加快文旅融合,促进旅游兴县,芦山县在培育打造文旅、农旅、清凉康养新业态上下功夫,汉姜古城、禾茂田园等一批景区景点不断规范提升。以赛为媒,连续举办环茶马古道雅安自行车公路赛、大川镇T3河道越野赛等,这些成为芦山文旅新名片,让旅游业成为强县富民的支柱产业。
以龙门镇为例,近年来,龙门镇抓住灾后重建机遇,依托现有成熟景点和本土红色文化,加快打造旅游品牌,古镇游、红色游、田园游,让当地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餐饮、住宿等旅游相关行业蓬勃发展。
“近几年,龙门吸引了很多外地游客,旅游业的不断发展随之带动餐饮业,我们的生意也越来越好。”王国锦是该镇一家酒店的前台,在酒店工作的这几年,她亲眼见证了龙门旅游的发展变化。
旅游富民,得益于当地深厚的历史沉淀、良好的生态环境,更来自常态长效的优化管护制度。在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中,芦山县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深度挖掘历史文化资源,擦亮芦山历史文化名城名片,助力文旅融合发展。
飞仙关镇川西药谷·禾茂田园
立足生态文明建设
让绿色成为发展最美底色
“十三五”规划首次将绿色发展理念纳入国家的五年规划,着力补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短板。五年来,芦山县立足生态文明建设,深入贯彻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让绿色成为发展最美底色。
芦山生态环境局工作人员寇午每月都要在县空气监测站来回数次,完成全县空气监测任务。“现在的空气清新,心情也豁然开朗。”从寇午的言语中,可以感受到芦山县坚持绿色发展取得的成效。
晴山看不厌,流水趣何长。如何让天更蓝、水更清,让群众切身感受到身边环境质量的提高,成为五年来芦山县绿色发展着力攻坚的硬任务。围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和“绿而美、绿变金”理念,芦山相继打响了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
据芦山生态环境监测站站长胡卫林介绍,近年来,芦山县强化“三线一单”引领,以“放管服”改革为抓手,严把新建项目准入关,严格控制“两高”项目落户,强化对纺织产业、中药材产业、生猪养殖等重点项目的服务保障,实现县域经济高质量绿色健康发展。
对此,芦山湘邻纺织有限公司厂长张昌吉感触颇深:“践行绿色纺纱之路,我们不仅在原料选用与技术创新上下功夫,也在生产过程中,将绿色低碳理念一以贯之,通过设备智能升级、工艺提升、精细管理等手段,重点推动绿色改造,真正实现企业脱胎换骨。”
这五年,芦山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发生了转折性变化。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芦山县继续加快产业、能源等结构调整,倒逼企业转型升级,淘汰落后产能,绿色发展方式让各项指标越来越“绿色”。
2020年,芦山县地表水质量达到或优于III类水体比例达100%。全县PM2.5浓度呈逐渐下降趋势,优良天数达标率从2017年84.2%到2020年93.2%,上升9个百分点。
近年来,芦山县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继续贯彻落实《雅安市青衣江流域水环境保护条例》《雅安市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若干规定》等文件精神,把中央、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及“回头看”反馈问题整改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重大民生工程,认真研究部署,高标准、严要求、高质量推动整改任务落地落实。成功创建“中国天然氧吧”,全域创成“四川生态气候标志”,获批全省首个“四川生态气候康养县”。
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芦山花灯
高质量推进农业发展
接续乡村振兴再发力
过去五年,芦山县加快农业产业转型升级,下足“绣花功夫”,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全面深化农业农村改革,全县农业农村经济呈现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书写了亮丽的“三农”乡村振兴答卷。
走进雅安迅康药业有限公司,空气里弥漫着中药材独有的味道。生产车间内,到处都是忙碌的身影,各类机器正在有序运转。2015年,该公司入驻芦山县农业园区,经过几年的发展,已经成长为该县中药材加工的龙头企业。
与此同时,在位于龙门镇隆兴村的秀美渔村项目建设现场,施工人员正在进行基础设施建设。该项目以发展现代生态高效渔业、延伸渔产业核心层次、打造冷水鱼名优水产为目标,项目建成后,将成为以冷水鱼养殖为主,集体验、餐饮、养殖、娱乐、休闲、康养为一体的绿色生态产业园区,为该县“追赶跨越、绿色崛起”提供强大支撑。
近年来,芦山县始终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产业,截至目前,全县中药材种植面积6.7万亩、茶叶6.1万亩、猕猴桃0.5万亩,建成全国标准化马蓝种植基地和标准化青黛生产基地。
在产业发展的同时,芦山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上,促进农旅产业振兴,不断加快乡村振兴步伐,为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打下坚实基础。
今年,芦阳街道大同村、仁加村被确定为省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村,为大力实施乡村振兴,全县选派新一轮驻村帮扶干部31名,明确28名县级领导划片包村,61家县级机关企事业单位联村帮户,1000余名机关干部对口帮扶,着力保持帮扶力量总体稳定。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近年来,芦山围绕深化农村改革、培育壮大新型经营主体、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落地落实一系列惠农、富农政策,多渠道增加了农民收入。依托国家补贴政策,全县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6.95万亩,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51.7%,机耕面积7.5万亩;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41.3%。粮食播种面积达7.42万亩,农膜回收率达85.6%以上,近五年发放耕保补贴和稻谷补贴超4778.3299万元,茶叶、中药材等产业基地发展扶持资金超2900万元。
如今,芦山县正不断聚焦主导产业,从加工、研发到生产、销售,精心谋划,着力补齐短板,推动农业全产业链发展。伴随农村产业革命的深入推进和乡村振兴奏响的时代强音,一幅生机勃勃、生态宜居、生活富裕的美好画卷正在芦山大地徐徐展开。
民生幸福加码
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更强
在县域经济实现历史性跨越的同时,芦山县持续增进民生福祉,城乡面貌持续改观。回首过去5年,城乡建设加快提升,基本民生保障持续加大,优质医疗供给显著增强,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优质教育供给大幅提升,芦山县正持续为民生幸福做“加法”,切实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十三五”期间,芦山县交通事业取得显著成效,基础设施不断完善,运输服务水平明显提高,保障能力显著增强。通过突出抓好铁路、公路建设,实现交通运输跨越式发展,交通体系不断完善,让市民感受到触手可及的变化。
“原来的县城只有四条街,现在道路越来越多、四通八达,还在修铁路,以后出行就更方便了。”市民张家琳关注着家乡交通的变化。
教育是最大的民生,关系千家万户。
近年来,芦山县秉持“人才兴县”战略,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紧紧围绕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主题,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动全县教育发展水平稳步提升。
为满足全县适龄幼儿的入学需求,去年6月起,芦山县姜城幼儿园开工建设,今年9月正式投入使用。“姜城幼儿园是目前全县乃至全市,硬件设施数一数二的。我们的校园环境和设施建设都特别美,为小朋友提供的户外活动区域也特别新颖。”芦山县姜城幼儿园老师李璐骄傲地说。
近年来,芦山县切实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依法保障教育投入“三个增长”。五年来,全县投入资金8546万元改造薄弱学校,开展中小学标准化建设,完成了蓝光芦山县第三初级中学综合楼等项目建设,增加幼儿学位870个、义务教育学位300个、高中学位600个,并投入资金4546万元购置教育仪器设备。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近年来,芦山县以人民群众身体健康需求为着力点,全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深入开展健康扶贫工作,全力推动医疗机构高质量发展。
为确保全县人民“病有所医”,确保偏远山区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优质的医疗服务,芦山县积极开展医疗流动服务,进一步增强村民的健康意识,打通中高山区乡镇群众看病就医“最后一米”。
艰难方显勇毅,磨砺始得玉成。
未来,芦山县将始终把人民至上作为价值取向,把群众在家门口实现好就业、拥有好教育、享受好医疗、能够好办事作为对老百姓的庄严承诺,全力以赴增进民生福祉,全力实现民生幸福指数与经济发展指数同步提升。
芦山县摄影家协会供图 雅安日报全媒体记者 郑雨莎
编辑:刘清徐
审稿:程普 唐砚玉
相关推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