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士,是卫生健康战线上的一支重要力量,为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增进全民健康福祉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抗击疫情中,他们始终冲锋在前;在重症病房,他们抢救患者生命到最后一刻;在日常护理中,他们用专业的护理技术和温情照顾着每一个患者。
2022年5月12日是第111个国际护士节,本报记者采访了几位来自不同医院的护士,听听“白衣天使”的故事。
做病人的知心朋友
雅安市第四人民医院内一科护士张春艳:
护理格言:谨守南丁格尔誓约,全身心投入医护工作,倾听病人心声,做病人的知心朋友。
“婆婆,来,我们吃饭了。”她一手端着碗,一手拿着勺,半蹲着对面前坐在轮椅上的老人轻言细语。5月8日,记者来到雅安市第四人民医院(以下简称:市四医院)时,内一科护士张春艳正在“哄”着一位老人吃饭。
市四医院是一家收治老年患者和精神疾病患者的专科医院。张春艳所在的内一科,是医院老年医学中心的一个科室。
2019年1月,张春艳来到市四医院内一科工作,此前,她是云南省永善县人民医院妇产科的一名护士。
“妇产科是迎接新生命到来的地方,而这里,则是要和病患做人生最后的道别。”谈起工作的变动,张春艳这样总结。
刚到内一科时,张春艳还有些不适应,这里都是需要她照顾的老人。当老人到了一定年纪,就会出现一些之前没有,甚至过于“幼稚”“偏执”的行为。“乱发脾气、不信任人这些情况都很常见,一些爷爷有时候的力气还大得很,刚开始的时候我真有点拗不过。”回想起刚来到内一科的情景,张春艳说。
同事们给予了张春艳极大的帮助。张春艳利用间休时间向护士长和医院技能标兵请教,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还积极参加医院内外组织的各项医护学术研讨会。通过学习,她照顾老人的工作变得得心应手。
不但工作比起刚来时候顺手了,张春艳甚至还有了“粉丝”。一位爷爷虽然眼睛不太好,但他对张春艳的声音记得特别清楚。只要一听见张春艳的声音他就高兴地喊:“春艳,你来了啊!”
“老人年纪大了后,会对周围环境产生恐惧感,只有让他信任我,恐惧感才会消除。”张春艳说,来到内一科,她学会了和老人做朋友。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市四医院按照上级指导要求实行封闭化管理。
面对突发情况,张春艳不但取消了婚礼,已经怀有身孕的她更是义无反顾地报名参加了第一批次医护工作小组,坚持工作在一线,细心完成病人的护理治疗。
那段时间,内一科平均每天都要新收病人,忙得不可开交,张春艳几天都没有时间和爱人、父母通电话。身体的疲劳加剧了妊娠反应,在高强度的心理压力面前,她选择一个人承受。
封闭管理期间,老人们因为思念家人,情绪和心理上都产生了很大变化,这也意味着护士要付出更多的精力照顾他们。尽管护理工作繁琐辛苦,但她对患者的细致照顾没有减少分毫,每天都穿梭在病房走廊上。
“当时我也没有想那么多,医院需要我,患者需要我,在那个时候,我作为一名护士,就应该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干下去。”张春艳说。
将护理工作无限延伸
雅安市第二人民医院内三科副护士长杨梅:
护理格言:务实,精技,以心为灯,守护生命。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需要长期进行管理。雅安市第二人民医院内三科副护士长杨梅从内三科成立至今,一直在这里工作。她最关心的事情之一,就是她的糖尿病患者们有没有认真做好糖尿病自我管理。
“你有没有乖乖听话?这段时间监测血糖了没?”这是杨梅经常微笑着问患者的一句话。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遵照医护人员的叮嘱合理饮食、适当运动,做好健康管理就能有效地控制病情恶化以及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作为内三科的一名护士,杨梅的工作内容之一就是指导病人如何正确地认识疾病。
从患者入院开始,内三科的医护人员就要一步步教会患者和糖尿病的相处之道,血糖仪怎么用,胰岛素怎么注射,每天饮食要注意什么,怎样运动才合理……事无巨细,都要一一告知。然而,每个人的理解能力和自控力都是有差异的,杨梅在工作中也常常遇到一些“不听话”的患者。
这种时候,杨梅总是告诉自己不能着急,患者生了病,他们才是最焦急的那个人。杨梅总是不厌其烦地一次又一次耐心地进行劝说教导。“有时候甚至像教小孩子那样,不停示范,反复指导,总之要让患者掌握为止。”杨梅说。
“大多数科室的病人离开医院的时候已经痊愈了,但是在我们这里,病人的疾病常常会伴随他们一生,因此我们对他们的治疗往往不能局限在医院内,出院后的延续护理也非常重要。”杨梅说,糖尿病患者的健康管理是一个繁琐而漫长的过程,作为一名护士,需要参与到患者健康管理的整个过程中。
“有时候走在街上遇见已经出院的患者,见他们手里拿着糖尿病患者不能吃的东西,我会忍不住提醒他们。”杨梅笑着说。这样善意的提醒换来的是患者面带笑容说:“我知道,我不吃,给家里人买的。”
为了确保每一名患者都能够将疾病危害控制到最小,内三科不但会定期电话回访出院患者,还建立控糖微信群,将一些糖尿病管理的最新知识推送至微信群,方便患者随时咨询与学习。“针对那些不愿意透露隐私的患者,我会单独添加他们的微信,这样一来,就算有暂时没有加入管理中心的患者,只要他们有疑问,都可以第一时间找我咨询。”杨梅说。
在内三科工作的这些年里,杨梅总是把患者放在第一位,患者对管理治疗出现怠惰时,她会及时发现并给予鼓励;患者因为疾病影响心情找她倾诉时,她会耐心倾听开导;当患者的家属出现不理解的情况时,她会找到家属聊天,向家属讲解糖尿病的相关知识和注意事项,取得家属的配合与支持,共同帮助糖尿病患者早日控制好病情……时间一长,患者们都把杨梅当成好友。
“每当我看见患者将血糖控制得很好的时候,就知道他们一定是按照我教他们的内容做了,这是我最有成就感的时候。”杨梅说。
时刻冲锋在危急第一线
雅安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医院急诊科护士长饶广惠:
护理格言:责任在肩,使命在心。
自2003年来到急诊科,雅安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医院急诊科护士长饶广惠的工作中就满是紧张与忙碌。
急诊科是患者生命的绿色通道,急诊科的护士站是守望生命的驿站。从晨曦微露到夜深人静,急诊科的医护人员总是在和时间赛跑,和“死神”较量。
19年的急诊科护士生涯也让饶广惠成长为一名全面、专业的急诊科护士。19年里,饶广惠参加过无数次抢救,也成功救回了无数人。
“最让我感到欣慰的就是将危重患者抢救成功的时候,急救处理及时、妥当对患者后期的治疗愈后有很大帮助。”饶广惠说,“急诊科危重症患者多,患者病情变化快,最初几分钟往往是抢救成功的关键,因此必须要有过硬的本领和高超的技术。”
这句话的背后,是饶广惠多年来丰富的知识储备、过硬的操作技能以及快速的应急反应,这让她成为医院急诊科的“定心丸”。不论时间多晚、睡得多熟,只要遇到突发事件,手机铃声一响,她就会第一时间清醒,接听电话赶往医院;平时工作中接到急救任务,她会以最快速度奔向现场,配合医生实施抢救……
急诊科,不是一个人的急诊科。秉持让每位同事一起进步,提高急诊抢救成功率的目标,饶广惠耐心指导带领新人反复演练、实践,通过日常工作积累,增强应急反应能力,努力在最紧急情况下“拿满分”。走出急诊科,饶广惠又成为雅安职业技术学院一名急救护理课的老师,将急诊急救的知识传递给更多的学生。
如今的饶广惠,已经成为雅安市急诊医学专委会护理学组主任委员,同时也是紧急医学救援队的队员之一,还是雅职院“美国心脏协会心血管急救培训中心”的一名导师。洪灾、泥石流、地震……每当有灾害事件发生的时候,饶广惠总是冲锋在救援患者的第一线。
此外,饶广惠还兼任医院发热门诊护理管理工作。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发热门诊成为疫情防控的重要关口。疫情初期,每当遇到发热患者,她都会为病员采血,护送患者去检查。有时候已经下班休息了,听说有了这样的病人,她也会立刻赶回医院。如今,疫情防控进入到常态化阶段,饶广惠和发热门诊工作人员依旧不敢有一丝松懈。急诊科护士承担了采集核酸检测标本的任务,只要周边地区出现疫情或是节假日,需要进行核酸检测的人群就会增多,加上新冠疫苗接种的医疗保障任务,急诊科的工作任务变得更多了。每当这个时候,饶广惠都会放弃休息,和同事们一起加班加点完成采集任务,常常累到无力发声。
“发热门诊永远是疫情防控的关键,疫情防控工作一时一刻都不能倦怠。”饶广惠说,越是在常态化防控期间,越是要时刻督促做好一切工作。
“急诊科工作就是这样,忙碌、突发、紧急,不过这么多年过去了,我依旧热爱这份工作。每当从‘死神’手里抢回患者,都让我颇感欣慰。”饶广惠说。
将患者当家人 用真心换真心
雅安市中医医院内一科护士陈忠芝:
护理格言:以病人为中心,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是我们永恒的职责,精益求精是我们永恒的追求。愿用我的爱心、诚心、细心,换您的舒心、放心、安心。
从妇产科到骨科再到内一科,这是雅安市中医医院护士陈忠芝从事护士工作13年的工作轨迹。在这些科室中,陈忠芝待得最久的是内一科。
在普通人眼中,护士的工作大多就是输液和打针。“输液和打针确实是我们工作里非常重要的部分。”陈忠芝说,但内一科大多是在呼吸、血液肿瘤、风湿免疫、消化系统有问题的患者或老年患者,这样的患者输液打针所用到的药物比较多,配药的过程也很繁琐,这时候护士的细心就显现出来了。
多年的护理经验让陈忠芝渐渐学会了和患者们的相处之道。“没有患者愿意看见冷脸的护士,不管什么时候,都应该带着笑脸,用心护理患者。”陈忠芝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一次,内一科来了一位老人。虽然家属发现老人在体检时检查出了身体异样,但老人自己觉得很健康,对医生护士都非常抵触,甚至对着自己的主管护士陈忠芝说了很多难听的话。
面对老人的不理解,陈忠芝总是带着笑容和老人交流,慢慢地寻求老人理解。“我们做护理工作的,要懂得患者的心理,知道怎么慢慢疏导他们。”陈忠芝说。
在一次次的交流和治疗中,老人渐渐明白了医护人员的用心,开始配合治疗。老人治愈出院后,送来一面锦旗,表达对医护人员的感谢之情。
以病人为中心,用真心换真心,是陈忠芝在护理工作中的信条。对待每一位患者,陈忠芝都把他们看成是自己的亲人。无论是年轻的肿瘤病人还是被病痛折磨的老人,来到内一科的病人或多或少会因为疾病变得郁郁寡欢。“我在内一科工作了8年,在这期间我慢慢发现,这里的患者不仅需要我们医治好他们的身体,更需要我们呵护他们的心理。”陈忠芝说。
肿瘤患者需要接受多个疗程的化疗,而化疗的过程是非常痛苦和难熬的,会导致患者身体出现各种不舒服的症状,比如恶心、呕吐、各类血细胞下降导致的各种并发症等。这不仅仅是对患者身体的极大考验,也是对患者和家属的心理考验。在这种情况下,有时患者情绪会波动,出现焦虑、烦躁、抑郁情况,甚至对医护人员不配合。越是这样,陈忠芝越是耐心地开导患者和家属,鼓励他们战胜病魔。
“我想,作为一名护士除了精湛的护理技术之外,良好的共情能力是必不可少的,只有用心去感受,设身处地为患者着想,更多地关心、关爱患者,温暖他们,才能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大家一起努力,让病患度过这段艰难的过程。”陈忠芝说。
时刻准备着到需要的地方去
雨城区妇计中心体检中心护士杨光炜:
护理格言:生命至上,永远做到想病人之所想,急病人之所急。选择做护士,就是选择了奉献。
“婚检、孕检、儿童入学体检,这些就是我平时工作的内容。”5月9日,记者在雨城区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以下简称:雨城区妇计中心)体检中心见到杨光炜时,她正在为下午的工作做准备。
“抽血是我工作中做得最多的一件事,这是血液检验的第一步。”杨光炜说,血液样本能够反映出被体检者的身体状况,因此在采样时,护士不能马虎。除了细心,还有一件事也很重要——要有娴熟的技术做到“一针见血”,尤其是在儿童入学体检面对小孩的时候。“小朋友都很害怕到医院,只有做到一次到位才能让他们减少对体检的恐惧感。”作为一名有着34年工作经验的护士,杨光炜的抽血技术早已做到了“快准狠”。
最近一段时间,杨光炜在体检中心的时间变少了,因为她有了一项新任务:疫情防控。
2020年1月,杨光炜奔赴留观点,之后,穿着防护服的“大白”成了她最常见的形象。
疫情发生初期,杨光炜和单位的同事几乎都是在留观点—社区—南郊北郊高速路口、火车站、汽车站值班值守。就这样没有了春节,没有了双休日,直到4月初才基本开始恢复正轨。然而没过多久,杨光炜再次被派上了“战场”。
“光炜,雅安要增设一个留观点,主要收留有张家界和西安旅居史的人员,由我们单位承担所有事宜。你收拾一下日常用品,两点半坐救护车到留观点上班。”2021年7月,杨光炜又一次接到了任务安排。
炎热的7月让大家在留观点的工作变得更加不易。杨光炜每次为留观人员送饭、送东西,由于“全副武装”,上到四楼就能听见自己的心跳声,到五楼休息片刻、等心跳逐渐平静后才逐一把饭菜送到每一位留观人员手里。有一天,杨光炜去清扫整理解除留观的人员房间时,看到502房间桌子上放着一张黄色心形卡片,上面写着“辛苦了,谢谢你们”。那一刻,她的眼眶湿润了,“我觉得所有的辛苦都是值得的。”
今年4月3日,因疫情防控工作需要,杨光炜再次被抽调参与核酸标本采集。在火车站、档案校、雨城区各大菜市以及万达超市和深达超市,总能看到她身着防护服采集核酸标本的身影。
“我只不过是沧海一粟而已,作为一名党员,能在国家、单位、集体、人民群众最需要的时候尽一点绵薄之力,是一件令自己欣慰的事情。”杨光炜说。
用爱和技术护卫患者生命
雅安仁康医院透析中心护士长魏仙琼:
开机自检,安装管路预冲,为患者穿刺,引血上机……5月5日7时,魏仙琼来到雅安仁康医院(雅安结石病医院)(以下简称:雅安仁康医院)肾内科透析中心,开始为她当日首位病患——91岁的张大爷做好医疗服务。
“张爷爷,看你的神态,昨晚没休息好吧?”
“你看得准,昨晚多吃了一口,身体有点不舒服。”
能从脸色、精神状态看出患者的问题,是魏仙琼具备的一项技能,这是她勤学苦钻业务的结果。
现年35岁的魏仙琼,从雅安职业技术学院毕业后,就到了雅安仁康医院透析中心当护士,从开始的陌生到熟练掌握透析技能,再到练就一眼能看出患者情况的“火眼金睛”,她用了14年时间。
“过去,我眼中的透析一直带有一层神秘面纱。”魏仙琼回忆说。
透析护士,专业性强,不仅要有护士执业证,还要有血液净化专科护士证。为尽快成为一名合格的透析护士,魏仙琼主动向经验丰富的老师讨教,认真钻研业务书籍等,并到四川省人民医院进行专业培训,护理水平得到明显提升。
每次透析,要4小时。透析中,患者血液以每分钟200毫升至300毫升的速度在体外循环,一旦出现脱针等情况,就会造成失血而危及生命,同时还可能出现低血压、肌肉痉挛等现象。因此,每个环节必须严谨细致,密切观察,只要患者血液一分钟没回到体内,护士就一分钟都不能松懈。
尿毒症患者需要长期透析治疗,不仅给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也给他们心理造成影响,这样的患者往往情绪波动大,容易发脾气。作为护理人员,魏仙琼深知患者生活的不易,把委屈埋于心中,往往擦干眼泪又继续一丝不苟地工作。
2012年,魏仙琼由于工作出色,业务能力强,担任透析中心护士长。
14年来,魏仙琼不仅熟练掌握透析各种操作、精准穿刺等,透析机出现小故障,只要不涉及更换零件,她还能充当“工程师”角色,及时解决问题。此外,她还练就了“火眼金睛”,看到病人的双眼皮变成肿泡眼,就知道他们没有控制饮食,体重增加了;患者满头大汗,眼神迷离,肯定是低血压、低血糖了。此外,季节交替,患者瘦了或是体重没达标等,她都要及时把观察到的情况向医生反映。
而今,站在宽敞明亮、设施齐全的肾内科血液透析中心,魏仙琼说,她将带领中心护理团队,为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而努力。
据介绍,魏仙琼除参加医院技能竞赛夺冠外,还在2021年四川省首届“扬帆杯”血液净化护理技能大赛初赛中,以雅安前三名成绩进入川西南片区半决赛,并进入全省总决赛,比赛成绩优异。
精益求精为患者服务
市人民医院消化内科护士长杨树彩:
护理格言:踏实、肯干,精益求精、耐心服务。
5月10日,雅安市人民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雅安医院)(以下简称:市人民医院)消化内科护士长杨树彩刚走进护士站,肝硬化患者刘斌(化名)便走了上来,和杨树彩交流他的饮食情况。
“杨孃,看到你,我的病就好了一半。”51岁的杨树彩在市人民医院护理工作岗位上干了31年,在消化内科护士长的岗位上干了近13年。无论是患者还是患者家属,杨树彩都会耐心解答他们的问题,精益求精地做好护理工作。“杨孃就像我们的亲人一样。”刘斌说,“杨孃”是患者、家属对她的尊称。
4月29日晚上7时,忙碌了一天的杨树彩换衣服准备回家,值班护士匆忙地“闯”进了更衣室向她求助:“护士长!刚收到一位消化道大出血病人,你赶紧过来看看。”
“家属根本不知道怎么处理,我们立即将患者手上、颈部的血擦干净,找到血管展开救治。”原本已经下班的杨树彩,等到患者的病情稳定下来,已是晚上11时。在消化内科,杨树彩每天基本都是晚上七八时才能下班。
今年春节后的一个晚上,下班刚到家的杨树彩接到医院ICU的会诊电话,她顾不上吃一口饭又立即赶回单位。
“患者是我们科转到ICU的病人,我对病人情况非常熟悉。”病人由于消化道出血一直无法止住,医护人员有些束手无策。“只有用传统医疗技术——三腔二囊管压迫止血。”杨树彩亲手为病人施术。
杨树彩刚到医院工作时,三腔二囊管压迫止血术对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患者来说很常用,但随着医疗新技术的不断诞生,这种技术在治疗中运用得越来越少,除了消化内科,掌握这项技术的护理人员非常少。杨树彩要求科室的每一位护理人员必须熟练掌握这项技术,并定期开展培训。在杨树彩看来,作为消化内科护士长就要让这些技术传承下去,以备在关键时期救治病人。
在同事眼中,杨树彩是一个工作狂,而在病人和病人家属眼中,杨树彩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杨树彩的一言一行总让大家感受温暖。
胰腺炎、肝硬化患者在治疗中对饮食要求非常高,管理不好会造成病情恶化。患者老邓因为胰腺炎成为杨树彩的“老朋友”,2021年8月,刚出院不久的老邓又住院了。“老邓返院后一直给护士说,他都是按照要求进食,没暴饮暴食。”事后,杨树彩像老朋友一样经常找老邓聊天,给他介绍饮食对病情的影响。“老邓后来悄悄告诉我,他背着家人偷吃了一个鸡腿,然后病又犯了。”杨树彩说。
杨树彩不仅给患者耐心介绍各种医疗知识,每次跟着丈夫回老家,还会给老人介绍健康知识,帮助慢性病患者加强健康管理。
“我每次回去,老人们总有问不完的问题。”采访中,杨树彩一直说自己没有什么事迹,所干的都是平凡的工作。“作为医护人员,就是要踏实、肯干、精益求精、耐心服务。”她也因此多次被评为优秀护士长。
雅安日报全媒体记者 鲁妮娜 彭加权 周代庆
编辑:卫葳
审稿:程普 高菲菲
相关推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