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聚英才逐梦雅州 “智力引擎”动能澎湃
雅安市人才工作综述
2021年,我市高层次人才科研项目首次发布攻坚项目75个,促进成渝地区高层次人才(团队)与我市高层次人才(团队)开展协同创新项目56个。
千秋基业,人才为本。为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培育沃土,只是雅安人才工作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我市坚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揽人才工作实践,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决策部署,坚持以服务创新驱动发展为主线,以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为牵引,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让天下英才汇聚雅安、逐梦雅州。
截至2021年底,我市人才资源总量达22.6万余人,科技、农业、教育、卫生等人才工作取得一定成效,雅安正逐步成为人才向往之地、集聚之地、创业之地。
坚持党管人才
构建人才工作新格局
人才蔚,事业兴。
我市始终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把人才作为第一资源,通过建立党委政府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建立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重大事项报告、重要情况通报、重点问题调研和重要政策报审等制度,形成推动人才工作的强大合力。
——落实党委联系服务专家制度,每名市领导“1对2”结对联系行业专家人才,定期开展走访慰问、联系服务、座谈交流、健康体检等活动。
——建立人才工作述职评议机制,制发全市人才工作要点,对标对表建立项目化、清单化的工作台账,印发具体考核指标,市委组织部定期开展督查,一项一项销号落实,督导实现“一地一亮点”“一系统一经验”。
——强化专家人才政治引领,常态化开展“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活动,全市各地各领域累计举办高层次人才系列活动300余期,举办雅安市青年人才音乐党课、高层次人才国情省情研修培训等人才专题活动100余期。
——着眼人才政策顶层设计,制定出台雅安市人才新政,细化落实基层治理人才政策举措,大力提高政策的吸引力,出台《雅安市支持高层次人才成长发展实施办法》,配套制定项目平台、岗位职称、柔性引才、生活服务等12个具体实施细则,构筑人才“引育用留”闭环体系。
坚持开门引才
打造人才集聚新高地
“雅安尊重人才、爱护人才的良好环境,给我们创新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和难得的机遇。”2020年来到雅安工作的田昂,是四川安新达稀土科技有限公司技术总监。他带领团队研发的OLED玻璃基板稀土抛光粉生产技术项目,被列入我市高层次人才科研项目立项名单。该项目不仅能够避免环境危害、提高产品附加值,还对四川稀土资源的高效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不拒众流,方为江海。近年来,我市坚持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多措并举引才聚才,着力建设创新人才聚集高地。
这是主动出击、出门引才的魄力——
连续5年组团前往省内外知名高校招才引智,开展“才荟润雅宜业宜安”赴外招才引智活动,累计吸引来雅就业高校毕业生2.1万余名;联合人力资源公司、猎头公司等第三方机构举办“空中双选会”、线下招聘会等活动145场次,引进各类高层次人才、急需紧缺人才1.2万余名。
这是抢抓机遇、双招双引的新举——
推动“招才引智”和“招商引资”同频共振,采取“人才+项目+资本”协同模式,借力北京、上海等地高校、驻外招商局,建立引才工作站、“旅雅”人才工作站200余个,精准对接高层次人才团队项目48个,引进重点产业人才1800余名。
这是“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胸怀——
推广柔性引才模式,依托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产学研用平台,通过项目合作、技术引进、科研成果转化等方式,与市内外企事业开展“技术联姻”,集聚行业领军人才,围绕经济社会发展,联同地方科技人才组建5个产业部、26个服务团,为地方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其中,全省仅有的2个成渝地区专家服务团地方智库均落地雅安。
不仅如此,我市牢固树立创新理念和开放思维,进一步拓宽视野,抢抓机遇,不断深化人才对外开放合作。
深化协同发展,紧紧围绕雅安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与重庆市江津区签署津雅人才合作协议10条;依托雅安智慧人才云平台建立成渝人才组织(联盟)、人才俱乐部,搭建区域人才项目合作、学术探讨等线上交流平台;依托四川省人民医院、成实外等建成38个医联体、校联体,大力引进教育卫生高层次人才。
深化市校合作,加大与四川农业大学合作力度,建立支持川农大人才队伍建设、产学研用平台建设“2支基金”,2021年联合启动实施人才引育、打造环高校知识圈等项目56个;全方位支持川农大人才队伍建设,推动川农大富集智力资源与雅安经济发展有机结合。
坚持精准育才
激发人才发展新动能
今年1月,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公布首批全省“5+1”重点特色园区名单,雅安经开区大数据产业园成功入选,也是本次全省唯一一个入选的数字经济类园区。
“雅安大数据产业园生产经营步入良性,初步实现大数据产业聚集效应。”雅安数字经济运营有限公司董事长周小波表示。围绕产才深度融合,在园区建设中同步培育本土基础端、应用端人才,有力推进全市大数据产业高质量发展。
人才工作,基础在培养,难点也在培养。坚持“外引内育”双向发力,我市通过业务培训、挂职锻炼、基层实践等打出育才“组合拳”,推动人才队伍规模更大、机构更优、素质更高。
——聚焦大数据产业发展,实行产业与人才同引,培育与孵化同步,人才工作圈与生活圈同建。目前,依托中国电信、中国移动建立云计算中心、5G产业研究院,联合高校促进“农业动植物生物信息大数据研究实验室”“气象分析实验室”等一批项目落地,集聚计算机、信息系统、数字经济等大数据相关专业技术人才1000余名;投资5000万元创建雅安新经济创新中心,与高校共同创建大数据人才实习实训基地,建立大数据人才职业化培养体系。
——聚焦黑砂产业壮大发展,以“中国黑砂文创园”为重点,内培工匠大师、外引项目智力。一方面建立“师徒帮带”机制,“刚柔并济”引进创新设计、材料研究等方面专家人才,另一方面多措并举推动黑砂产业年产量达360余万件,居全国全省第一,逐步打响“中国黑砂”品牌。“我们设计出品的天凌壶、癞宝壶很受游客欢迎。”作为省工艺美术大师、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荥经砂器的代表传承人,荥经县曾氏庆红砂器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曾庆红,不仅在大师帮带中培养了本土匠人,还在与外来专家人才交流中,不断推陈出新砂器产品。
——着眼培养乡村振兴、产业发展一线人才,成立乡村振兴学院、雅安大数据技师学院,推广“校中厂”“厂中校”联合办学模式,引导职业院校与行业、企业共建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2个、技能大师工作室25个,培养技能人才9.8万名。
——启动“万名乡土人才培养计划”,联合四川农业大学等高校培养新型职业农民、生产经营型人才、农业职业经理,规模培训农村实用人才300万人次。
——积极对接省级重大人才项目,实施“雅州百千英才计划”,在全市各行业各领域分类开展企业菁英、创业菁英、创新菁英等10个人才项目类别遴选培养,邀请省级以上专家担任人才顾问,“一对一”指导107名人才入选“雅州百千英才计划”。
坚持心系人才
搭建人才成长新平台
人才活力能否充分释放,关键在是否能给人才“松绑”。我市不断改进工作方法,探索创新道路,优化平台载体,深化人才体制机制改革,坚持让事业激励人才,让人才成就事业。
——实行“岗编适度分离”制度,推进岗编一体向岗编分离转变,进一步解决基层人才匮乏问题,宝兴县在全省率先实施“县管校聘”改革,促进全县教育人才资源均衡配置;石棉县率先探索成立公立医院集团,获国务院办公厅督查激励表扬通报。全市通过“岗编分离”,已下派5600余名干部人才到基层一线。
——打破人才晋升晋级“天花板”,在全省率先出台单项核增高层次人才岗位和岗位竞聘两项人才政策,打破人才身份、单位、部门限制,推动人才“二次”流动,通过搭建遴选、竞聘平台推动215人晋升职务职级。
“硬核”的人才政策体系,让不少人才由衷点赞。而优质的人才生态环境,更为各类优秀人才炼制了在雅安安下心、扎下根的“定心丸”。
通过实施“雅州暖心工程”,建成雅安智慧人才云平台,为在雅人才开通子女入学、购(租)房补助申请等15项线上人才服务事项。
通过实施“雅州贴心工程”,发放“雅州英才卡”,让持卡人凭卡景区游览、出行、资料检索、金融服务、就医、体育锻炼等20余项“一站式”生活服务。
通过实施“雅州安心工程”,推出人才优惠房源,鼓励支持县(区)、经开区新建、改建人才公寓1100余套。
通过实施“雅州凝心工程”,建立人才发展联盟12个,鼓励人才组团结对,开展“梦燃雅州铸成芳华”人才系列活动,不断增强人才归属感。
一项项政策温暖人心,一颗颗赤诚之心深扎沃土。在“百名专家下基层”、人才“五进”等活动中,农业、科技等领域专家人才下沉一线开展智力帮扶;顶尖人才“三雅故里行活动”中,专家人才围绕新材料、生物医药、茶叶等产业发展方向在雅开展项目攻关195个,帮助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解决瓶颈问题300余个。
水积而鱼聚,木茂而鸟集。全方位引才用才育才的举措,吸引越来越多的英才逐梦雅州,我市将乘势而上,助力人才为加快建设川藏铁路第一城、绿色发展示范市贡献智慧和力量。
李睿靓
雅安日报全媒体记者:张婧
编辑:郑从伟
审稿:程普 高菲菲
相关推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