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民族团结友好 厚植和谐共融沃土

雅安日报

2022-07-26

我市作为全省唯一与甘孜、阿坝、凉山三州均毗邻的地级市,是沟通川、藏、滇的“民族走廊”,是稳藏安康的“桥头堡”。

    

近年来,我市始终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为根本途径,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扎实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发展,奋力争创“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努力构建“民族团结与协同发展走廊”,为加快建设川藏铁路第一城、绿色发展示范市凝聚人心、汇聚力量。

   

部门协作高位推动  结合实际突出实效

    

我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论述,全面落实中央、省委、市委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及中央、省委关于民族工作决策部署和市委、市政府工作安排,围绕和美民族走廊建设,积极探索民族工作新思路、新举措。

    

建立由市委统战部牵头、市级14个部门组成的市级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和市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指导组,明确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工作职责。凝聚14个部门的智慧抓创建,8个市创建工作指导组分别对口联系指导1个县(区),将机关、乡镇、社区、村、企业、学校、医院、景区、宗教活动场所作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主阵地、主渠道,形成以点串线、以线连片、以片带面的示范创建格局。

    

汉源县在永利彝族乡古路村向彝族群众宣讲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

    

结合雅安实际,突出创建工作考核重点、细化考核内容、明确计分标准,使考核更具针对性、操作性、实效性和指引性。与乡村振兴相结合,明确将农民人均纯收入、农村集体经济人均收入、支柱产业培育、义务教育、医疗保障、就业服务、基础设施等纳入创建工作内容和考核测评范围;与脱贫攻坚相结合,将贫困村特困人员、生活困难人员是否享受社会救助、贫困村贫困户是否摘帽脱贫纳入创建工作内容和考核测评范围;与帮扶救助相结合,明确创建单位与少数民族乡的1个村开展对口联系,并帮助对口联系村至少办一件实事。同时,鼓励、引导和组织社会各界深入民族乡村开展各类慈善救助活动,努力提升人民群众对创建工作的满意度。

    

针对雅安连接三州特殊区位和民族文化资源丰富实际,以连接甘孜、凉山、阿坝的318、108、351国道沿线乡镇、村、学校、医院、景区为重点,广泛开展民族团结进步“九进+”创建和法律“七进”活动,在重点交通路口、人群聚集地方设立民族团结宣传标语和标识标牌,营造民族团结良好氛围。

    

建立以“13333”为主要内容的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体系(即成立1个少数民族服务体系建设推进工作领导小组,建设服务窗口、活动室、数据库3个实体服务平台,普通话学习、法律援助、就业服务3个网络服务平台,建立区域协作、服务协调、矛盾排查3个工作机制,落实信息员、宣传员、调解员)。建立“双语调解室”、新乡贤理事会平台,完善少数民族代表人士和新乡贤人士参与矛盾纠纷调解机制,推进法治德治有机融合。石棉县健全完善“德古”和“路吉达克”调解机制、天全县发挥“藏汉双语调解室”等作用,有效调处化解涉民族因素的矛盾纠纷,维护民族团结与社会稳定。

    

丰富内容夯实基础  纵深推进民族团结

        

宣传教育进一步深入,工作制度进一步完善,示范作用进一步增强,工作成效进一步凸显……通过各级各部门的努力,全市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不断开创新局面。

    

以十月“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活动为载体,多形式、分层次、有重点地广泛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将党和国家民族政策及法律法规和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相关知识编印成问答题、测试题,通过多平台、微信公众号进行宣传,在公交车、出租车、楼宇电视播放宣传内容,在高速公路和国道沿线车站、广场等设置宣传标牌、标语1000余幅,不定期编发手机报、手机短信等民族团结宣传资料并广泛传播。紧扣民族团结的主题,组织创作《雨城格桑》《格桑花》等民族团结主题微电影影视作品,与民族团结杂志社联合编辑出版《中国民族》雅安增刊《一叶千秋——雅安茶》,同步在融媒体进行报道,在中国民族网、中国民族微信公众号推出系列图文报道,联合人民网(视频)、今日头条、视频号、腾讯等平台同步推出系列宣传内容,深入发掘雅安茶所蕴含的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内涵,大力宣传雅安为民族团结作出的历史性贡献,提升雅安知名度和美誉度。

    

石棉县做实四个层面保障,确保少数民族学生入学,图为彝族学生在操场上做游戏


2020年,53个单位被命名为市级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单位,有4个集体、6名个人被省政府表彰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和模范个人,有11个单位被命名为省级创建示范单位。2021年,石棉县蟹螺藏族乡等8家单位被命名为第六批全省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区(单位),大渡河红军纪念馆和川矿记忆陈列馆分别被命名为2021年四川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基地和全省第三批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50个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和80名先进个人受到市委、市政府通报表扬;71家单位为被命名为雅安市第五批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区(单位)。截至目前,全市已命名的国家级、省级、市级示范单位和教育基地190个,其中国家级3个、省级35个、市级152个。通过创建命名和表彰表扬等选树典型,不断凝聚各族干部群众思想共识,切实增强“五个认同”,有力促进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进一步铸牢。

    

搭建平台实施工程  提升自我发展能力

    

围绕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民族工作主线建设目标,我市因地制宜搭建便于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的各类平台,推动团结共建、和谐共融局面形成。

    

着力推动区域共建。2019年以来,市民族宗教事务局与本省甘孜州、凉山州民宗委和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民委签订了区域合作协议。2020年雅安边销茶生产企业赴拉萨展销边销茶等产品1100余万元,为甘孜等地培养藏族学生1000余人,为康定、理塘等地培养医疗骨干和学科带头人60余人。今年7月,宝兴县民宗局与康定市民宗局、天全县委统战部与泸定县委统战部分别签订《民族走廊建设县域协作协议》,在建立信息共享的矛盾纠纷调处机制、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建立民族宗教工作协作联席等方面开展共建协作,深化拓展民族团结与协同发展走廊建设。

    

始终坚持把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作为和美民族走廊建设的战略任务,积极促进和美民族走廊建设沿线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倾力民生改善助力乡村振兴,各级各部门积极争取专项补助资金,加大对民族乡村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项目、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人居环境改善方面的投入,全力支持民族乡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围绕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加大返贫监测和帮扶工作力度,在4个少数民族待遇县确定22个乡村振兴重点帮扶村,推动296户“三类监测对象”消除预警。

   

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单位(机关和企业)积极与民族乡村开展结对帮扶和联谊交友活动,帮助民族乡村解决“急难愁盼”问题,为各族群众送去党和政府的关心。全市13个民族乡的46个村已全部脱贫并稳步走上致富小康之路。

    

以基层统战工作示范基地建设为抓手,以川藏铁路和雅康、雅西高速以及国道318、108沿线为重点,围绕服务少数民族就医、就学、就业等民生关切,打造提升民族团结进步创新实践工作示范点位12个。天全县中医医院推出异地就医“一站式”结算服务,每年惠及康藏患者6万余人,被国务院表彰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天全县职业高级中学、四川省档案学校为藏彝学生提供“9+3”免费教育,已培养学生3000余人。

    

加大对本土彝族文化和尔苏、木雅、嘉绒藏族文化挖掘抢救和传承保护力度,打造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火把节”“上九节”“环山鸡节”等民族文化品牌;加大民族特色村寨保护力度,石棉县蟹螺堡子、宝兴县夹拉村等9个村被列入国家级、省级传统村落名录保护,宝兴县夹拉村被国家民委命名为第二批“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有力促进民族乡村文旅融合发展。

    

宝兴县硗碛藏族乡上九节上精彩刺激的天鹅抱蛋节目    高华康 摄


雅安日报全媒体记者  郑旸




编辑:邵也蘋

审稿:程普 唐砚玉

0

分享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