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清溪峡往事

雅安日报

2022-08-13

蒋蓝(右)在当地文化人陪同下寻访清溪峡.jpg

蒋蓝(右)在当地文化人陪同下寻访清溪峡


1兵分三路奇袭成都


1857年5月,翼王石达开对洪秀全集团感到极度绝望,他出走天京,回到安庆大本营。尽管洪秀全急忙将洪仁发、洪仁达两位兄长的王爵废除,并送上“义王金牌”匾额与群臣“求情表”,希望石达开回心转意,可石达开不为所动。当时有很多将领拒绝了石达开的部署,纷纷率领部队回到天京。真正铁了心追随石达开的,其中就有赖裕新。


赖裕新(?—1863年),广西浔州人,太平天国将领,石达开远征军中后期著名的军事统帅,历任翼殿左贰十七检点、天台左宰辅、大军略等职。他早年参加金田团营,初不甚闻名,1855年秋后随翼王经略江西,并攻克瑞州府城,坚守一年有余。1857年夏季,石达开受天王洪秀全猜忌被迫离开,赖裕新随翼王万里远征。1860年6月,20万大军脱离翼殿,回归天京,赖裕新抵死不离,和翼王患难与共。这年的10月,从广西横州冲出兼程北上进入四川。由于敌军严密防守长江天险,翼王决定分兵吸引防守清军,裕新率领中旗先行北上,以及回攻川东的李福猷,两支牵制部队都发挥了极大的作用,让翼王得以兵不血刃突破长江防线,对翼王开拓西南贡献颇大。


1859年年初,石达开在江西南安府整顿军队,把翼殿部属分为五军,即前、后、左、右、中五旗,中旗就由赖裕新率领。由于作战勇猛,他被清军称为“赖逆凶恶,为诸贼冠”“赖裕新为翼王石达开骁将,诨号赖剥皮,最勇悍。”“赖剥皮”这个名字,频频出现在总督骆秉章的奏折中。


1862年9月底,石达开在川黔边境的东溪镇(今重庆市綦江区)召开会议,确定了“三路奇袭成都”的计划,即分兵三路,由赖裕新、李福猷各领一路,分两路从贵州绕道云南,以赖部为先锋,设法抢渡金沙江;石达开自领主力为一路,仍从叙府以南地区进军,约期在金沙江以北的木川司(今四川省沐川县)会合,合力共取成都。


2赖裕新被伏地之谜


让人念念不忘的人,也是切齿痛恨之人,说明他一定具有过人之能。


太平天国学者崔之清的《太平天国战争全史》中指出:“1863年3月23日,清军利用地形条件,命土司岭承恩率军绕至太平军必经的小相岭白沙沟设伏。次日,赖军进入白沙沟,清军将预置的滚木擂石推下,大败太平军。赖裕新及统领萧某、袁某阵亡,部队由此丧失领导核心”。


学者冯一下在《赖裕新与石达开部“中旗”的战斗历程》一文里,引用了崔之清的观点,说赖裕新是在小相岭的白沙沟被滚木击中而身亡。


一些学者们似乎没有进行过深度田野调查,而是根据相互传抄的史料,就认为中旗军被伏击地点在越嶲县以南约50华里的小相岭,而小相岭是越嶲县和喜德县的界山。


著名学者罗尔纲在其《太平天国史》卷七十六中写道:“十一日(1863年3月23日)四更,从中所坝场进向越嶲厅城,火炬遍山,旌旗如林,风驰电卷,趋绕教场而东。这一夜,宿营王家屯。先是土司岭承恩奉越嶲厅檄带彝兵来救,驻所厅北九十里的腊关顶,安设滚木雷石。此处山势峭削,左壁右严,羊肠一线,下为白沙沟,是一个路险而逼仄的地带。第二天,赖裕新率军至。岭承恩窥伺得间,急发滚木雷石下击,赖裕新被土司彝兵击中牺牲”。由此可以发现,罗尔纲认为中旗军是在越嶲县以北90华里的白沙沟被伏击的。


这里就出现了两种观点:一个说法在白沙沟(或写作百沙沟)位于越嶲县以南,一个说法在越嶲县之北,可谓南辕北辙。查阅现在的越西县、喜德县、甘洛县的地名录,并没有白沙沟这一名字。


还有一种观点,出自民国《汉源县志》,其中提到“达开先锋赖裕新,俗呼赖剥皮,被猓夷滚木雷石毙于越嶲深沟”,说赖裕新被伏击的地点在深沟,深沟也就是今天的汉源县河南乡大湾村通达甘洛县坪坝乡之间的清溪峡。


3  灵关道上的清溪峡


清溪峡.jpg

清溪峡


至少在3000年前,古蜀王朝从成都通达天竺的“蜀身毒道”以及灵关道,这些都是官道,也必须经过清溪峡。


清溪峡为南北走向,全长5千米,南起甘洛县坪坝乡政府驻地,北至汉源县的大湾。两侧连绵起伏,依次排列有6座海拔3000多米的山峰;清溪古道沿峡底溪沟贯穿而过。古道上有5座古朴的小桥,其花岗石路面因多年驮马踏踩,蹄印较深,峡中有古代护路兵勇住房和庙宇遗址。在这一带,流传着一首驿夫的古歌谣,至今听起来仍是历久弥新:“大树李子晒经关,白马抬头望河南;河南站,吃杆烟,八里平夷到大湾;一进深沟五洞桥,坪坝窑厂双马槽;尖岔(茶)陡坡到海棠……”


钟骏声(1833年—?),字雨辰,号亦溪,仁和(今浙江杭州)人。咸丰十年(1860年)状元。授翰林院修撰,掌修国史,屡掌文衡。咸丰十一年(1861年),出任顺天乡试同考官,《越嶲厅全志》中收录了钟骏声诗歌6首,是他在四川学政任期三年中一次赴宁远府(西昌)公干的真实记录,清溪峡在他笔下呈现出一派苍茫之景:“破寺撑危峡,僧归磬一鸣。涧水时滚雪,人语不闻声。古佛黯然坐,群山相向迎。下轿思小憩,微雨促登程。”


这首《飞来寺》所描述的危峡场景,就是古灵关道上著名的清溪峡。中唐时节,鉴于南诏不断通过清溪峡而入侵成都平原,西川节度使韦皋在峡中设置清溪关,以往寂寂无闻的深沟从而得名清溪峡。峡内草木丰茂、流水淙淙,古庙宇遗址、古兵站遗址、石桥、马道、天星眼、飞观音、断头崖等系列景观,凸显自然和历史对撞生成的神韵。


在大湾一带,明代官军曾在这里屠杀夷民上万人,河水尽赤,所以当地人又把深沟里的清溪称“宰倮河”。深沟以南,且为无人区。


4实地寻访清溪峡


峡底古道.jpg

峡底古道


2021年3月的一个下午,汉源当地文化人郭朝林、张永承陪同我进入清溪峡。此地海拔2000米左右,古道有些地方仅容一人通过,走着走着就发现山谷里飘起了细碎的雪花。沟中蜿蜒曲折的石板路,一部分尚保持原始古貌,石板上或布满青苔,或被荨麻、荒草和荆棘掩盖,沿途难见行人。经历“5·12”汶川特大地震后,至今仍可以见到山岩垮塌的痕迹。


越往沟里走,越感到路陡石滑,杂树气根拦路,逐渐体验到那种“夜雨晴原好,山云晓未开。悬岩惊落石,涧水响奔雷。唬鸟避人去,野猿张臂来。敢辞行役苦,匝月计程回”的艰辛。小道两侧有遍布无边的危岩孤石,大到上百吨,小的两三百斤。峰回路转,来到峡谷里唯一的一个狭长的河谷平坝,那里有一座古代的石拱桥横跨深沟溪流,此地应该是唐朝设立的古清溪关所在地,因为整条沟里,已经没有第二个坝子了。我在寻访当中,能领略到“因守雄关罢远征,椎牛酾酒气纵横。滔滔溪水因何事,尚作空山战鼓声”的威镇雄关豪情。


更让我进一步揣想:赖裕新那4万太平军的多舛命运。1862年12月31日,金沙江上寒气如刀。先锋中旗赖裕新率众数万余人,从云南昭通米粮坝顺利渡过金沙江,进入四川宁远府境(今凉山彝族自治州)。次年春,赖裕新在会理、西昌一带盘桓。当他终于得知石达开主力从云南渡过金沙江之后,为调动清军,策应石达开,他立即展开了行动。骆秉章的奏稿指出:赖裕新“自宁远(西昌)冒险内窜……此次中旗败匪足不停趾,昼夜狂奔。”


石达开兵分几路推进四川的策略是成功的。清军就错将赖裕新的中旗部队(实为余部)当成了石达开主力,“诸军相率尾追”,直到接到宁远府清军战败的报告,才知道石达开早已渡过金沙江了。



(本文节选自蒋蓝《太平天国第一王——石达开与雅安》一书)


作者:蒋蓝/文 郭朝林/图

编辑:刘清徐

审稿:程普 唐砚玉

0

分享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