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锋】共产党员 抗震救灾一线最响亮的名字

雅安日报

2022-09-10

每逢灾难,他们总是冲在第一线、顶在最前面,以实际行动让共产党员成为救灾一线最响亮的名字。


“陀螺书记”王月霞


王月霞(中)与党员志愿服务队队员一起协调事情


9月8日5时30分,刚刚回到帐篷里躺下的石棉县新民乡海耳村党支部书记王月霞又被一个电话给叫了起来,“王书记,万奶奶想偷偷回家去住,我们嘴皮子都磨破了也劝不住,咋办啊!”“马上来!”从9月5日到9月8日,王月霞睡了不到10个小时,像个陀螺一样转个不停。


地震发生时,村上干部有的在县上开会,有的正外出参训,只有王月霞一人在村。救援不等人,王月霞火速集结本村18名党员组成抢险救援、后勤保障等4个工作组分线作战,自己则带队挨家挨户“地毯式”排查,直至确保全部人员都转移到体育广场安置点,她又马不停蹄开始搭帐篷、运物资。当天也是海耳村的赶集日,临近几个村来赶集的群众因道路中断回不去,都来找王月霞。“王书记,到现在还联系不上家里,这可咋整?”“王书记,要是回不去,我们连个吃住的地方都没有。”面对大家的各种担忧,王月霞全都耐心解释、一一安抚,同步联系乡党委安排帐篷、食品等救灾物资,解决大伙儿的吃住问题。


随着抗震救灾工作的推进,王月霞需要处理的事情也越来越多,这边刚给群众发完生活物资,那边又要帮外来力量联络协调,才操心完卫生防疫,又得去安抚群众情绪,刚跨出帐篷调解完矛盾纠纷,又跨进帐篷核实灾损情况,整个安置点都是王月霞忙碌的身影。


“临时妈妈”杨全珍


杨全珍在安置点疏导小朋友情绪


从地震来袭的那一刻,石棉县新民乡育蕾幼儿园的园长杨全珍就又多了一个身份——“临时妈妈”。


由于部分村山体垮塌、道路中断,21名孩子的家长无法赶到,杨全珍便带着孩子们一起住进了帐篷安置点。


震后第一晚,余震时有发生。孩子们全都闹着要找爸爸妈妈,帐篷里的哭声一个比一个响。“小朋友们,别怕!杨妈妈在这儿。”为了安抚孩子们的情绪,54岁的杨全珍使出浑身解数,和孩子们玩起了丢手绢、猜谜语、击鼓传花。


22时,担心余震中孩子们的安全,又怕孩子们受到惊吓后睡不安稳,杨全珍索性当起了“守夜人”。帐篷里稍微有一点响动,她便立即起身仔细查看,有的孩子受惊呓语,她便轻拍着他们的被子,直到孩子们安然睡去。一整宿来来回回、进进出出,换来了孩子们一个宁静安稳的夜。


9月8日,当20名孩子都安全交给了各自父母,身边只剩下1名育蕾幼儿园的孩子时,杨全珍又把安置点上其他的留守孩子都接了过来,当起了他们的“临时妈妈”。


“靠不住的”杨本康


杨本康连夜开展房屋受损评估


9月5日下午,正在石棉县城开展房屋受损情况排查的石棉县住建局工作人员杨本康接到了从老家王岗坪发来的信息。一个姐姐去世,一个姐姐受伤。简短几个字深深刺痛了杨本康的心。但看了看自己手上的排查清单,他稳了稳心神,抹了抹湿润的眼眶,又继续投入到工作中。


23时,刚排查完石棉县城房屋受损情况回到单位,一听说需要人手到新民乡开展房屋受损情况排查,杨本康又主动请缨,带领11名同事连夜奔袭新民乡。杨本康深知,房屋受损排查结果直接关系到群众安置、灾损统计等工作,一丝也不敢怠慢、一刻也不敢耽误。直到9月7日凌晨,终于与同事们一起完成了所有排查任务。


放下手里的记录本,带着满满的自责,杨本康给老家发去了震后的第一条信息。信息提示音响起,手机屏幕上出现“关键时刻老是靠不住”。杨本康呆立许久,小声自语:“为了大家,我只能对不起小家了。”


雅组轩  雅安日报全媒体记者:张婧

编辑:郑从伟

审稿:程普 唐砚玉

0

分享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