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我在岗│除夕探访市人民医院重症监护室

雅安日报客户端

2023-01-22

  


氧饱低、没心跳、没呼吸……1月21日,刚走进雅安市人民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雅安医院,以下简称市人民医院)ICU,喧嚣热闹的除夕气氛顿时消失得无影无踪,一场争分夺秒与死神抢夺生命的大战正在进行。


空气仿佛在瞬间凝固,除监护设备不时发出“嘟嘟嘟”的声响,医务人员都在紧张有序地参与到病人抢救中。“这就是平时的工作状态,大家都习惯了,对于ICU的医生、护士来说,节日和普通的日子没有区别。”市人民医院ICU主任杨敏说,ICU一方面为大手术提供一个平台支持,另一方面抢救危重患者和守护生命。


“ICU每一个人都可能是指挥员”


29床病情加重,需要从无创呼吸机转换成插管,12床氧饱和度低。“刚刚还好好的,转眼就不行了。”杨敏说,主任在主任指挥,主任不在就副主任指挥,在ICU有可能一个护士都会组织指挥一场生命抢夺战。


杨敏赶到ICU时,ICU医生周南君和席娟已经组织完成了抢救,并且两位病人已经转危为安。


P020230122826288489904jpg8_副本.jpg


去年12月开始,市人民医院将保重症作为收治新冠病毒感染病患工作重点之一,全院抽调医生、护士近30人支援ICU,参加危重症患者救治培训。


在新冠病毒感染高峰来临之前,有着19年ICU工作经验的杨敏提前做了一些准备。“当时刚好遇到搬家,加上其他客观因素的存在,最初有些泄气。”杨敏说,因为病情变化迅猛,最初面对残酷的现实大家都有些泄气。


2020年雅安出现第一例新冠病毒感染确诊病例开始,杨敏就一直在和新冠病毒打交道,杨敏脑海里始终紧绷一根弦。 


“我们调整了治疗方案,特别是药物资源调配上,把有限的药品作用发挥到了最大化。”有些药物比较紧缺,医院就调整为零买。


“如果第二波高峰来临,这批抽到ICU培训的医生和护士都将成为各科救治新冠病毒感染病患的骨干。”杨敏说。 


“守住生命的最后防线”


ICU收治感染新冠的危重症病人,急诊科、EICU和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收治感染新冠的重症病人,其他内系科室收治普通新冠感染病患……在新冠感染病患的收治中,市人民医院形成三道防线守护患者生命健康,而ICU就排在首位。



经过一个多月的努力,ICU病房的病人已经从40多人下降到了20多人。但是,在ICU外的走廊上,依然有许多患者家属在等待。


“他往右边侧的时候有没有咳嗽?”“没有。”“有没有高血压?”……在医患沟通室,周南君正在和患者家属刘小玲(化名)沟通,详细了解病人的情况,并不停安慰刘小玲要振作起来。


除夕当天,刘小玲的丈夫因突发脑出血,被送到ICU救治。“ICU就是要为大手术提供一个平台支持,让患获得更多生的机会。”杨敏说。


春节前夕,两位24岁新冠病毒感染的危重症患者成功转出ICU,其中一位还患有尿毒症。之后,陆续又有多位老年患者也转入了其他科室。这对于每一个ICU医务人员来说,无疑是最好的新年礼物。


“为了坚守岗位,把父母接到雅安”


当新年的钟声敲响,远处偶尔传来爆竹的声响,而ICU病房却和白天没有丝毫的差别,除了换药和处理病人的医护人员外,值守的每一个护士都时刻注视着监护仪的变化。


P020230122827113589038jpg13_副本.jpg


“好多年没回过老家了,今年干脆把父母也接到了雅安过年。”周南君老家在广西,因为春节值守几乎都没有时间回家,于是将父母接到了身边。


“之前大家都感染了新冠,大部分都没有完全康复,这个时候谁都不愿意请假。”杨敏老家就在石棉,虽然只有100多公里路,但是她已经有6年没有回老家过年。“ICU的医护人员经常换位思考,为他人着想,越是艰难的时候,大家越是坚守在一线。”杨敏说,每天必须要有4个医生在岗,确保有效应对病人抢救需要。


“我连续三年都是除夕上班,轮到了就坚守。”何佳是从急诊到ICU培训的护士,在急诊科连续两年值除夕夜班,今年到ICU培训又刚好轮上。“我们没有节日,节日的每一天都和普通一天一样。”何佳说,还好高峰过去了,与之前相比,工作量已经小了很多。


走出ICU病房,长长的走廊上,一个个红灯笼让人看了春节的气息。


雅安日报全媒体记者 周代庆

编辑:李君

审稿:程普 高菲菲

0

分享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