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是生命的颜色,是雅安发展最为动人的底色。
空气质量、水环境质量名列前茅,森林覆盖率全省首位,大熊猫标本模式产地,全球25个生物多样性保护热点地区之一,全球200个生态最好的地方之一……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雅安一以贯之的重要理念。不断完善健全的法治体系、不断提升的监管执法效能,司法支撑无疑为雅安生态环境织密“保护网”。
建章立制 让保护有法可依
雅安是长江上游重要的生态屏障。穿城而过的青衣江,孕育了雅安上千年的文化涵养,也滋润着这片土地上的生灵。
185.74公里,这是雅安境内青衣江的长度,占总长度的65.1%。青衣江作为雅安人民的“母亲河”,水环境保护备受关注。2016年底,雅安成为全省首批行使地方立法权设区的市后,要求对青衣江流域水环境保护立法的建议、议案呼声日渐增高。
良法是善治之前提,立法质量直接关系到法治质量。
回应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有效解决水污染的现实问题,成为我市推进青衣江流域水环境保护立法,制定《雅安市青衣江流域水环境保护条例》的源动力。
2019年1月1日,《雅安市青衣江流域水环境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正式落地实施,这是四川省范围内首部流域性水环境保护的地方性法规。《条例》的出台为雅安保护青衣江流域水环境提供了法律保障。
《条例》从水环境保护日常监管和考核机制的搭建、河道管理、重点区域的水污染防治、河岸控制区保护、城乡污水达标排放及雨污分流管理、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生态流量管控等十二个方面对青衣江流域水环境进行保护,通过源头立法实现对青衣江流域的有效保护。特别是在水电站生态流量下泄管控等方面的创制性系统性立法,是此次制定条例的一次尝试,在全国尚属首创。
2020年1月1日,《雅安市村级河(湖)长制条例》出台,在原本河(湖)长制运行总体机制框架下开展立法,细化明确村级河(湖)长职责,完善监督激励机制,畅通上下级问题解决渠道,从而推动村级河(湖)长制落到实处。同时,考虑到村级河(湖)长的特殊性,法规尽量突出民间特征,淡化行政色彩。
《条例》填补了村级河(湖)长制的立法“空白”,针对河(湖)长制工作的薄弱环节立法,动员公众参与水环境保护源头治理。
司法赋能 让法律落地生效
2020年7月23日,荥经县人民法院在大熊猫国家公园雅安片区法庭公开审理了魏某等5名被告人犯非法狩猎罪、非法持有枪支罪暨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一案。该案敲响了全国大熊猫国家公园法庭“第一槌”,系以专业化法庭方式审理全国首例大熊猫国家公园范围内涉环境资源案件。
大熊猫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实现自然生态保护领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举措。雅安作为大熊猫国家公园中面积最大、占比最高、山系最全的市(州),先行先试,深入开展资源环境综合执法试点,设立资源环境综合执法支队,建立联合保护、联合执法机制,合力守护大熊猫国家公园雅安片区生态资源环境。
一直以来,在生态环境保护中,雅安寸步不让。
2020年初,雅安警方接到线索,一名四川绵阳男子李某华,很有可能重操旧业,正在大量贩卖野生动物。这起案件的侦破用了近两年的时间,警方通过深挖线索,斩断了整个野生动物交易链,查获“国宝级”野生动物川金丝猴18只,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小熊猫17只。
为让老百姓“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雅安将司法的力量注入环境保护中。
2017年7月,雅安被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确定为全省环资案件提级管辖首批3个试点地区之一,在全省率先开展重大环资犯罪案件提级管辖试点工作。同年11月,市中级人民法院被最高人民法院授予四川唯一一个“全国环境资源司法实践基地”,深化“1+8+N”模式,打造“一县一基地、一县一品牌”;协同8个市(州)中院和2家科研院所,联合建立岷江流域环境资源跨区域一体化保护机制。市人民检察院深化公益诉讼改革,以自然保护区、重点江河流域、产茶区、工业园区为中心,涵盖线索收集、法治宣传、工作预警等职能,在全省率先建立公益诉讼工作站;建立川西片区首个满足土壤、地表水、空气、食品药品等范围基础检测需求的公益诉讼快速检测实验室。宝兴县强化森警队伍建设和工作保障,全力打造一支“熊猫警长”生态警察队伍,坚决守护好以大熊猫、金丝猴等为代表的珍贵、濒危野生动植物资源,筑牢全县生物多样性保护红线。
这些,正是雅安通过生态司法守护绿水青山的一个个缩影。
广泛宣传 让群众共同守护
生态环境的保护,不是几个人的事,也不是几个部门的工作。更多时候,需要全社会共同的守护。
“森林火灾对森林资源的破坏极为严重,人为引发山火将会受到法律处罚。”2月9日,雅安2023年春季学期“森林防灭火·开学第一课”主题宣传活动拉开帷幕。法治宣传教育从学校学生抓起,近年来,我市通过“小手拉大手”的形式广泛进行环保法治宣传,在全社会形成效应。
每逢冬季,公安交警会联合环保局工作人员开展尾气排放检测行动和环保主题宣传活动,助力冬季大气污染防治综合治理攻坚行动。在开展检测行动的同时,执勤民警还采取面对面的形式向机动车驾驶员开展环境保护知识宣传,提升驾驶员环保意识,共同治污降霾、保卫蓝天,遵守交规、规范文明参与交通,营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
世界环境日、世界野生动植物日、宪法宣传周、世界水日……司法行政、检察机关、公安、林业部门、水利部门、环保部门等相关单位利用各个时间节点,通过“法律七进”“送法下乡”“法治讲堂”等多种方式,线上线下互动,让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走”到市民中去。
“以前不懂法律,觉得山上打几只鸟,砍点树回家都是小事情。现在村组干部常常来家里讲,赶集时也看见有单位设了点位讲,就连孙子上学回家了也会讲,慢慢就懂了这些都是违法行为,也就不会去做了。”今年63岁的林永福说,虽然自己年轻时候没怎么念书,但通过大家的普及,他也懂得了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今年1月4日,芦山县大川镇横山组村民黄连兵“接待”了一只野生大熊猫。大熊猫从黄连兵家门口悠悠闲闲地路过,周围居住的几户村民共同见证了这一场景。大家安静地看着大熊猫,没有去惊扰。动物冬季下山觅食,对于芦山县林业工作人员来说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
“没有人会去伤害它们,它们相信和这里的人相处是安全的。”芦山县林业工作人员说,这些年通过法治宣传,案例警示,大家的保护意识越来越高,人与动物的相处也更加和谐了。
雅安日报全媒体记者:鲁妮娜
编辑:郑从伟
审稿:程普 高菲菲
相关推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