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江河滴水成涌泉 聚水润雅州新势能

雅安日报

2023-03-22

“中国水周”始于1988年,考虑到“世界水日”与“中国水周”主旨和内容基本相同,我国从1994年起,将“中国水周”时间调整为每年3月22日至28日。


今年3月22日为第三十一届“世界水日”,3月22日至28日为第三十六届“中国水周”。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治水重要论述精神,我国将今年活动主题确定为“强化依法治水 携手共护母亲河”。

市水利局积极组织开展创建节水型学校交流学习活动


雅安作为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多年平均水资源量、人均水资源量均远超全国全省水平,是名副其实的水资源大市。 但“光环”之下,多山的地形也造就了雅安水资源分布极不均匀的现实。


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要求,我市始终坚持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全方位致力于管好用好每一滴水,为雅安加快建设川藏铁路第一城、绿色发展示范市,提供强有力的水资源保障。


节水管水

科学利用好每一滴水


2月7日,水利部办公厅发布《关于通报表扬〈公民节约用水行为规范〉主题宣传活动优秀组织单位的通知》,对462家优秀组织单位进行通报表扬。全省共有15家单位获表扬,我市水利局、芦山县水利局、汉源县富林镇第一小学3家单位名列其中。


市水利局志愿者开展河道清理活动


这是2021年12月水利部、中央文明办、国家发改委等10部门联合发布《公民节约用水行为规范》(以下简称:《规范》)以来,通过举办主题宣传活动,首次对《规范》落实情况予以通报表扬。


“《规范》从‘了解水情状况,树立节水观念’‘掌握节水方法,养成节水习惯’‘弘扬节水美德,参与节水实践’3个方面提出要求,也成为学校持续推动全校师生知节水、能节水、会节水的重要结合点。”汉源县富林镇第一小学校长康涛说。从制定《学校节能节水管理制度》,到形成学校、班级、家庭三级联动机制,节水成效显著。以2022年为例,该校仅通过从堰渠接水用于浇花、拖地、厕所冲水等,就节约用水2392吨。


由点及面看整体。截至目前,我市已建成全国县域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2个,省节水型社会重点县2个,省市县级节水型载体593个。其中,水利行业节水型单位、高耗水节水型企业建成率达100%。


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同样离不开对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和科学管理。


2022年11月,为加快用水权初始分配、深入推进用水权改革、探索水权交易试点、健全完善水权交易平台,进一步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雅安市、乐山市水利局在经过多次磋商后,签订了区域水权交易框架协议。


“此次签约明确了交易目的、水权指标、取水用途、交易方式等水权交易要素,开启了全省区域水权交易先河。”市水利局水资源科科长金璞介绍,不仅为两市所辖县区间开展江河流域地表水用水总量控制指标(区域水权)交易奠定了基础,也为促进两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水资源保障。


还有市水利局结合今年3月1日起实施的《四川省水资源调度管理办法》,在水资源(节水)工作上的管理创新。创新来自已形成的“1+1+6+3”总体布局:围绕新时期四川水利高质量发展“3226”工作思路,建立水资源(节水)工作台账,梳理形成取水口取水监测计量任务、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任务、重点监控用水户抽查、重点取用水户监管计划、省级经济开发区规划水资源论证工作、市水利系统生态环境保护问题整改责任6张清单,建立“清单、责任、时限”重点任务管理制度。


目的明确,为全面抓好我市2023年度水资源(节水)工作打开新局面。 


水美雅安

村级河湖长制护家园


阳春三月,春茶采摘正当时。名山区百丈镇解放村月亮湖畔,绵延起伏的茶园中,茶农们穿行其间,采下颗颗嫩芽。


名山区百丈镇解放村月亮湖


“现在的月亮湖,已成为我们实现农旅融合产业大发展的宝贝,不少村民靠着它,实现了可持续增收致富。”解放村党委书记、村级河长、月亮湖村级湖长彭启华底气满满地说道。


彭启华的底气源于近年来我市在全面推进河湖长制工作中,率先以此为试点,在部、省、市、区、镇、村六级联动下,在构建“一室三队一超市”村级河湖管护体系中,已初步形成的“雅安解放河湖”品牌。


“有效破解了村级河长工作力度小、工作中‘单打独斗’和百姓参与度不高等问题,高水准完成了解放村村级河湖管护体系建设,同步实现了‘有人护、管得住、水清亮、产业旺’。”市水利局河湖管理科科长史鹏莉说。


由此带来的,还有解放村因河湖环境提升而蓬勃发展的农旅融合产业。


截至目前,解放村已发展优质茶园6000余亩,吸引本地村民和市外企业先后建成13家茶家乐和民宿,实现旅游旺季日最高峰游客达到5000人以上,还成功创建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还有成效带来的涟漪效应——


2022年6月,我市设立河长的616个推广村(社区),全面完成村级河湖管护“解放模式”建设;同年8月,省河长制办公室印发试点推广指导意见,在成都、攀枝花等7个市州试点推广“解放模式”;今年1月,省水利厅发布《第十批省级水利风景区暨2022年度河湖公园(试点)名单》,月亮湖名列河湖公园试点名单,天全县龙湾湖、荥经县青杠湖也进入省级水利风景区试点名单。


与此呼应的,还有我市水利系统面对新挑战、新机遇,以压紧压实责任、强化问题治理、提升管护实效为举措的2023年持续全面推行河湖长制的明确思路。


其中就有我市已在去年启动的河湖健康评价工作。


“就像给人做体检一样,做到精准掌握河流健康情况,进而做到问题及时有效解决。”市水利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我市涉及健康评价的河流共有99条,截至去年底,已体检的33条河流优良率达到97%。“今年还将对44条河流进行体检,并充分运用健康评价结果,修订完善一河(湖)一策管理保护方案,治理建设‘防洪保安全、优质水资源、健康水生态、宜居水环境、先进水文化’的幸福河湖。”


水土保持

与乡村振兴紧密结合


春见、脆红李,天全县仁义镇共和村山坡上,片片果林在今年2月下旬至3月中旬被种下。


果林属于去年9月我市在此实施的“水利发展资金天全县龙岗堰小流域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以下简称:龙岗堰水保工程)的重要构成之一。


天全县龙岗堰水保工程坡田改梯田现场一隅


这是一项将水土保持、乡村振兴、农旅融合产业相结合的工程。项目整体包括坡改梯、小型水利水保工程、水土保持林、经济果林、保土工作、封育治理6个方面,治理面积11.43平方公里。


“其中近200亩经济林、经果林用地都来自荒山荒坡。”天全县水利局水保股股长路王波说,栽种范围全在共和村,采用相对集中的方式发展。


水土保持因项目实施提质而种下的树,也给共和村带来产业发展新机遇。


“仁义镇是天全农业大镇,共和村也不例外。”共和村党总支书记王琼说,此次栽种的经果林有120亩,待树长成、果满枝,将成为村里一项新的产业,给村民带来新的增收渠道。


工程的实施带来了产业发展新希望,另一边,去年底就已完成工程主体建设的龙岗堰水保工程已进入收尾阶段。“目前正进行小型水利水保工程蓄水池建设。”路王波表示,预计3月底可全面完工。


由点及面看整体。2022年,我市水土保持工作成效显著,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160.36平方公里,超额完成省下达年度治理任务;积极推行水土保持区域评估制度,在雅安经开区、石棉工业园区全面开展水土保持区域评估;开展监督检查591次,查处案件7起,罚款30.57万元……


成效背后,还有面对新形势下的新挑战,将水土保持与产业发展、环境治理、乡村振兴紧密结合,紧盯短板和不足的思考。


“今年将从水土流失治理与国土空间绿化、高标准农田建设、面源污染等相关部门工作的更高效联动,水土保持信息化监管、水利部门执法、水土保持管理水平和业务能力提升等方面着手,再增成效。”市水利局水保科科长黄继松说。


对应措施,围绕加强顶层设计、监督管理、政策宣传、能力建设四个方面展开。以加强监督管理为例,我市将继续按照水利部“水利工程补短板、水利行业强监管”总基调,持续加强对生产建设项目的事中事后监管,狠抓遥感监管发现问题整改,实现联合执法常态化,持续推进全市水土保持监管信息化建设。


“工程治理方面,今年将在芦山县磨房沟实施一项新的水土保持治理项目,治理面积20.77平方公里,治理方式同样与乡村振兴相结合。”黄继松说。


助力振兴

农村供水保障全覆盖


挖掘机马达轰鸣,驾驶员操作着机械长臂,铲起泥土回填土方,不曾停顿。这番场景来自芦山县清仁水厂扩建工程现场。


芦山县清仁水厂扩建工程施工现场


清仁水厂属“4·20”芦山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工程,设计日供水能力1万吨,面向芦山县芦阳街道、思延镇和两个工业园区供水,涉及保供人口3万余人。


近10年过去,原有设计能力已不能满足长远发展规划。值此,一项将实现清仁水厂日供水能力翻番的项目,在去年8月开工建设。


“扩容是为了保障至少未来10年,关联区域长远发展需要。”芦山县水利局农村水利水保股股长李洪强介绍,截至目前,项目已完成总量的50%,包括新管网铺设、取水口迁建等工作正同步推进,力争今年底建成投用。


这只是去年我市全力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项目,实施41处供水工程的缩影。“这些工程涉及我市73个行政村,受益人口达11.7万人。”市水利局农村水利科科长陈明忠说,在更好保护耕地的同时,为确保粮食安全提供更可靠保障。


其间,我市以“乡村水务”建设为契机,按照“城乡统筹、区域集中、互通共济”思路,吸引和鼓励社会资金用于村镇供水工程建设,引导建立农村供水多元化投入机制的全力以赴。阶段性成效已取得,芦山县在去年成为我省第一批乡村水务试点县。


承上启下,无缝衔接。今年,我市农村供水保障工作思路清晰——狠抓城乡供水一体化、乡村水务项目和地震灾后恢复重建项目建设;对标“十四五”规划和农村供水保障新标准,按“建大、并中、减小”原则,加快推进规模化工程建设。


“9·5”泸定地震导致石棉县农村水利工程受损严重。与乡村振兴结合,市水利局为石棉县“量身定制”包括农村供水工程在内的多项水利恢复重建项目。


这其中就有石棉县草科乡供水站。今年2月,一项与当地“温泉小镇”旅游项目打造相结合的新供水站项目正式开工建设。“项目为灾后恢复重建水利项目,建成后可日供水1200吨,远超过去的400吨。”石棉县水利局规划建设股股长何灵丽说,项目建成后,可为草科乡农旅融合产业发展提供更可靠长远的保障。


还有进一步建立健全运行管理机制、启动农村供水水质专项提升行动。


——构建权属清晰农村供水工程产权体系,进一步调动各级主体运行管理积极性;探索推行专业化管理为主导的管护新模式,对有(没有)农村供水工程管理或经营单位的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灵活采取多种管理模式,促进农村供水工程良性运行。


——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统一,聚焦解决农村供水水质问题,通过加强农村饮用水水源地保护,配套完善净化消毒设施设备;强化水质检测监测和卫生监督,建立健全从源头到龙头的水质保障体系,全力保障农村供水水质安全。


市水利局供图 

雅安日报全媒体记者:孙振宇

编辑:高菲菲

审稿:程普 唐砚玉

0

分享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