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茶字拆分开来,就是“人行草木间”。
行走在春天的雅安茶园中,处处都是丰收景象。走进各大茶区的茶叶交易市场,市井烟火与春天第一轮收获“撞个满怀”。
飘香的茶叶,灿烂的笑脸,生动演绎出“一片叶子富裕一方百姓”的景象。
茶农抓紧采摘茶叶 郝立艺/摄
“采茶就是与气温赛跑”
一到春天,便是茶园一年之中最美的季节。
名山区红星镇金鼓村的茶园中,村民郑继莲正在采茶。随着气温升高,一夜时间足以让茶树萌发寸许嫩芽。
“采茶就是与气温赛跑。”在郑继莲看来,采茶不仅是收获,也是需要全力以赴的竞赛。
这样的“速度与激情”,出现在雅安百万亩茶园中。
熟练的采茶工人,采摘寸许嫩叶速度迅捷,装满一篓茶最快只需20分钟。
随着气温升高,卖茶时的装载、运输也是一个技术活。
鲜叶采摘下来,要以最快的速度打包,然后运送到最近的茶叶交易市场。在茶山中穿梭,摩托车、三轮车是茶农重要的交通工具。
一个一米多高的宽口径背篓,里面装满鲜叶。一位茶农说,卖茶一趟不容易,既要尽可能多装,又不能过度挤压使茶叶受损。
十几年的卖茶经验,让红星镇白墙村村民郑徇虎摸索到其中微妙的平衡。
郑徇虎借用围腰当作背篓的封口,将四个角系好后,既能短暂遮阳又能防止茶叶溢出。然后,他驾驶摩托车平稳地行驶在去往茶叶交易市场的道路上。
停车后,郑徇虎往里走,并向卖完鲜叶后往外走的一位茶农打听:“今天的茶叶价格多少?”
走了几步,他听到回应:“20元。”
“今年也是满载而归”
茶叶交易市场,几乎靠挤才能进去。一个个装满茶叶的大背篓间,要看准时机才能穿行过去。茶农早已习惯这样的走路方式。
按照茶叶形态,茶叶交易市场分为几个区域,方便茶商和茶农进行交易。茶农将茶叶摆放在身前,茶商在茶篓中间穿行。双方讨价还价,价格合适后,茶商将一张纸条写上摊位号码和价格,茶农便带着茶叶去往摊位前售茶。
茶商张巧丽是本地人,最近每天都要到鲜叶市场收购鲜叶,保证自家茶叶作坊的生产。
称重、记账、装车……茶商张巧丽很忙,“我收购的是9号茶,这两天的价格是二十多元一公斤,一天要收两三千公斤。”
在张巧丽的摊位隔壁,茶商田文涛也在有条不紊地进行收购,“我收购的是老川茶,价格要高一些,这两天是四十多元一公斤。”
“今天采摘的鲜叶,总共卖了近400元。”红星镇扎营村茶农李宏伟说,家里有五六亩茶园,今年的鲜叶比较好卖,价格也较好。
卖完茶,李宏伟揣着钱,背上背篓,骑上摩托车又往家里的茶园赶去。
在名山区世界茶都茶叶市场,也是人潮涌动。
百余家茶叶销售商将新鲜制好的茶叶摆放在交易区内,散发出阵阵清香。来自全国各地的茶商端着茶杯、拿着茶盘,四处查看,寻找心仪的茶叶。他们看形、闻味、论价,忙个不停。
销售商李自新今年已经卖出上千公斤干茶,从甘露到竹叶青再到毛峰,因为茶叶品质好,总能吸引外地茶商的目光。
“我在这儿收购茶叶已经有几年了,雅安的茶叶品质好、品种多。”来自安徽的茶商杨龙彬经过几番与销售商的“周旋”“砍价”后,谈好茶叶价格,“今年也是满载而归。”
雅安日报全媒体记者 胡月 郑雨莎
编辑:邵也蘋
审稿:程普 高菲菲
相关推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