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通金融服务堵点 拓宽增收致富渠道——我市金融机构充分发挥自身优势 为乡村振兴注入金融“活水”

雅安日报

2023-05-24

近期,国家有关部门印发《关于银行业保险业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从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涉农金融产品、“三农”金融风险管理等方面提出新要求,这为银行业今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指明了方向。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今年以来,我市金融机构将瞄准“三农”金融堵点对症下药,疏通金融服务“三农”经脉,为广袤乡村引入金融“活水”。


P020230524287460010124.jpg

在金融机构支持下,汉源大樱桃喜获丰收

    

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

    

近年来,全市金融机构围绕乡村振兴战略,不断加大涉农贷款投入力度。今年一季度,我市持续加大支农、支小再贷款运用,充分发挥“支小惠商贷”“助农振兴贷”财金互动产品撬动作用,推动各项减费让利政策落地落实。3月末,全市支农、支小再贷款余额26.7亿元,同比增长47.9%,限额使用率98.96%,较上年同期提高10个百分点,“支小惠商贷”“助农振兴贷”加权平均利率低至3.49%。

    

当前,我市农村金融服务总体上取得明显成效,金融服务覆盖面大大增加,但农村金融服务在资金投入规模、产品设置、风险分担等方面还存在诸多薄弱环节。尤其是与城镇相比,农村金融普惠程度仍有待提升,农村金融风险仍然偏高。“具体来看,一是大型金融机构涉农贷款少,以农村信用合作社、村镇银行为主的农村金融机构总体上规模小、市场竞争力匮乏;二是农村地区仍以传统信贷业务为主,没有完善的风险管控机制作为支撑,农村金融机构为规避风险缺乏积极创新的动力。”市金融工作局相关负责人说。

    

《通知》明确,构建层次分明、优势互补的金融机构服务体系,发挥并利用政策性银行、国有大行、股份行、地方农信机构等金融机构的比较优势,逐步实现涉农金融资源有效投放。“通过构建层次分明、优势互补的金融机构服务体系,可以引导各类型金融机构积极合作和优势互补,有利于国有大型银行、股份制银行与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在金融科技、风险管理、获客引流等方面开展合作,实现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上述负责人表示。

    

为确保金融精准服务乡村振兴,去年我市印发《雅安市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分工方案》,突出金融服务在组织领导体系、支持重点领域、创新产品服务等方面细化落实措施,为全市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提供政策指引。

    

创新完善涉农金融服务

    

近年来,我市银行机构立足自身定位,瞄准乡村金融服务的短板,大力度推出涉农金融产品,不仅满足了乡村产业发展需求和带动农户增收致富,还为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探索出新的金融帮扶路径。

    

不久前,建行雅安分行召开了雅安市雨城区乡村振兴暨银企对接会的座谈会,进一步加强银企联动,深化乡村金融服务,打通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最后一公里”。

    

当日的座谈会邀请了雨城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30余家家庭农场和专业合作社负责人以及个体工商户参加。建行雅安分行客户经理以该行信贷助力乡村振兴特色产品为切入点,深入浅出地介绍了建行“蜀兴农贷”“强农贷”及其他普惠贷款产品的优势与特点,积极向经营者及农户推荐合适的信贷产品。

    

各银行机构积极向县域下沉业务,充分发挥金融科技优势,把裕农、便农金融服务延伸到村,满足农户、家庭农场多元融资需求。

    

“你先下载一个惠生活平台的APP,然后注册自己的账号。”5月21日,在雨城区周公山镇,雅安农商银行雨城支行工作人员正在向村民付阳介绍如何使用惠生活平台。这是该行为帮助当地农户销售产品,借助四川农信电商大平台“蜀信e·惠生活”为农户提供的销售渠道。通过“蜀信e·惠生活平台”,用户可让自己的产品走向更广阔的市场,多渠道销售农产品增加家庭收入。

    

工行雅安分行依托“工行融e购”电商平台,帮助农户线上销售农产品。依托工行“数字乡村综合服务平台”,该行与各县(区)、乡镇经管站对接,共同搭建存款、消费、结算、理财、普惠贷款等金融产品创新及综合服务场景。同时,大力推广农村“三资管理平台”,通过数字乡村平台建设,在名山区、汉源县、天全县实现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农业生产经营的深度融合,有效助力全市农业高质高效、农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的现代化建设;大力推广“福农卡”,重点面向县域种植养殖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客户等发行,减免年费和工本费。

    

农行雅安分行积极探索“电商+金融”模式,加快推进农产品进城,实现了小农户与大市场的顺畅衔接。通过大力开展电商帮扶,打通产销对接的“大动脉”,既满足了城里人的绿色消费需求,同时也帮助农民卖货增收。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涉农金融产品与服务要根据农村的具体情况,满足农户需求并优化供给。银行机构还应着手完善‘两权’(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抵押贷款产品的相关配套措施,这对解决农村金融有效抵押物不足、释放农村金融需求具有重要意义。”工行雅安分行信贷部相关负责人认为,针对“三农”领域的客户特点和资产特点,金融机构应在贷款利率、担保条件、贷款期限等方面出台差异化政策,创新针对性产品,加大首贷、信用贷等信贷支持力度。

        

探索丰富增信方式

    

当前,农村金融仍是我国金融体系的薄弱环节,部分金融机构在农业领域经常出现不愿贷等现象。为此,《通知》提出,银行机构要积极破解农村金融增信难题,探索丰富增信方式。我市银行业内人士建议,可以建立农户信用档案,定期发布失信名册,以信用建设促进贷款投放,实现农村地区信息、信用、信贷联动;可以大力普及金融与征信知识,强化社会宣教,将信用积分与贷款额度挂钩,给予积极加入征信体系的农户和村镇企业政策奖励,从而促进农村征信体系的进一步完善。

    

为支持和鼓励金融机构加大涉农信贷支持,我市充分发挥货币政策“投向+价格”双引导作用,并采取信用担保的方式,打掉贷款必须提供合格抵(质)押物这一“拦路虎”,让诚实守信客户的“融资难”问题得到有效缓解。数据显示,2022年,全市超过90%的乡村振兴风险补偿金贷款为纯信用贷款。

    

同时,我市持续加大农村信用体系建设,让信用成为“硬通货”,农户凭自身“信用值”就能乘东风、借外力、引活水。石棉县新民藏族彝族乡农乡村4组村民万仕斌就是一名“信用户”,而他也尝到了“信用”带来的甜头。

    

万仕斌被石棉农商银行评定为AAA级“信用户”,这意味着他到石棉农商银行贷款将获得更优惠、更便捷的绿色通道。“因为是‘信用户’,现在贷款又方便又快捷,十余分钟就办好了所有手续,回家等钱到账就行。”万仕斌说。

    

“被评定为‘信用户’,最起码征信不用查,只需要简单了解一下他的情况,然后复印身份证、签字,马上就可以递上资料,一到两天贷款就能到账。”石棉农商银行相关负责人表示。

    

在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上,汉源县通过采取“村级信用授信小组初审提供名单、乡镇信贷工作组复查签审、合作银行综合审定”程序,对辖区农户进行评定授信,种植农户可申请最高30万元贷款,对从事花椒收购等季节性资金需求大的农户,可申请最高200万元贷款。

    

名山区创新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明确信用农户、信用村、信用乡(镇)“三项评定”标准,并在贷款利率、贷款额度等方面向信用村、信用户倾斜。

    

如今,农村信用体系的作用已愈发重要,而防范涉农金融信用风险,更是金融机构贷后管理必不可少的一环。对此,银行业内人士表示,可以探索通过“政银”合作等方式,以大数据为支撑,打造更完善的“三农”征信综合服务平台,借此减少金融机构与金融需求主体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此外,金融机构也可以借助当地政府与村“两委”等基层组织开展信用评定工作,将信用程度高的农户作为开展农村金融服务的依据,从而降低服务成本,提高服务效率。


雅安日报全媒体记者 蒋阳阳



编辑:卫葳

审稿:程普 高菲菲

0

分享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