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安发现的“红色中华”牌匾捐赠新华社

雅安日报客户端

2023-06-02


微信图片_20230602160010.jpg

史晋川向新华社捐赠“红色中华”牌匾;新华社向史晋川颁发收藏证书 向波/摄


“红色中华”牌匾遗落民间90年后,又回到了它的家——新华社。6月2日,在新华社四川分社与雅安市委宣传部联合举办的“重温光辉历程 赓续红色血脉”系列主题活动上,雅安市文化工作者、收藏爱好者史晋川将这见证新华社社史、中国新闻史的珍贵文物,捐赠给了新华社。


牌匾为原木色,中间镌刻着“红色中华”四个大字。


微信图片_20230602150405_副本.jpg

 “红色中华”牌匾 向波/摄


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根据地创办的第一个新闻通讯社——红色中华通讯社(红中社),是新华社的前身;于1931年12月11日,开始出版印刷临时中央政府机关报《红色中华》。


牌匾左边落款“中央红军瑞金机关报戈丽书”。


戈丽原名李伯钊,是中央红军从瑞金出发时的30名女同志之一,参加长征后任红军总政治部宣传干事、中共北方局宣传科长、中共中央党校文艺工作研究室主任等职。


根据牌匾的落款,它诞生于1932年。


白手起家的红中社,创造了党领导下的新闻事业的多个第一:人民政权下的第一份政府机关报、开办第一部新闻电台、编发第一份内部参考刊物……1934年,在瑞金出版200多期《红色中华》后,红中社随队长征。


“新华社这段光荣的历史虽有大量史料佐证,却鲜有实物留存。”新华社四川分社社长王丁表示,“‘红色中华’牌匾的出现,再次将新华人的长征示于世人。它能完好保存至今,离不开雅安人民对红色文物的珍惜与爱护,更离不开雅安市对红色历史的深入挖掘,对长征精神的大力弘扬。”


微信图片_20230602155957.jpg

新华社四川分社社长王丁致辞 向波/摄


“红色中华”牌匾曾长时间遗落于雅安天全的民间,直至2020年,被史晋川收藏。


“牌匾从天全县的一户农家收来。我初看照片,认为这是一件珍贵的文物,后来我又做了大量案头工作,了解到红中社与新华社的渊源。”史晋川介绍,“我意识到,这块牌匾可能是当年红中社随红军长征的重要见证,因此我带着崇敬的心情,将它收回了自己家。”


“我自己留着意义不大,不如捐赠给新华社。”史晋川表示,“虽然现在还不知什么原因让它被留在天全,但它串起雅安人民与红军的缘分,也串起我与新华社的缘分。让它回家,是它最好的归宿。”


史晋川向新华社相关同志展示“红色中华”牌匾  向波/摄


“‘红色中华’牌匾再现雅安,既是雅安丰富红色文化的具体体现,也是新华社与雅安市跨越历史的特殊邂逅。”雅安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聂颖表示,希望在史晋川的示范带动下,雅安能有更多的文人志士通过文化、艺术、收藏等方式,见证雅安变迁、推动雅安发展。


微信图片_20230602160002.jpg

雅安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聂颖致辞 向波/摄


新华社四川分社分党组书记黎大东,新华社四川分社分党组成员、纪检组长成建,新华社办公厅档案处处长张涵,新华社研究院新闻史研究室主任万京华,新华社办公厅档案处副研究馆员王颖,新华社四川分社和雅安市委宣传部相关负责同志等出席活动。


相关链接

捐赠人史晋川简介


雅安市雨城区退休职工,中国汉画学会会员、中国传统文化和民间工艺爱好者,专注金石拓片、木版画和金丝楠乌木雕刻艺术创作30余年,以秦汉简牍形式手工雕成超百米乌木木刻史卷,复刻了《论语》《孙子兵法》《道德经》《诗经》(部分)《离骚》《出师表》等作品。


雅安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熊蕊

编辑:魏玲

审稿:程普 唐砚玉

0

分享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