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仙关老街:凝固在岁月里的繁华与变迁

雅安日报客户端

2023-06-04


飞仙关位于芦山县南端,雨城、天全、芦山三区县交界处,唐、宋时因其地势险峻,神仙难越,故名飞仙关。飞仙关是南丝绸之路必经之道,亦是茶马古道重要驿站,更是川藏交通线上的第一关。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飞仙关自古便是兵家必争之地,也成就了它的长期繁荣。“4·20”芦山强烈地震灾后重建,飞仙关已建成国家4A级旅游景区,堪称川藏线上的一颗明珠。


地处这里的飞仙关老街是特殊的,任何地方的老街都与之不同。飞仙关老街顺山而建,前面是山,后面还是山,不是一条街一直走完,中间隔着几百米曲折蜿蜒的上坡路,分成了上关和下关。


老街的传奇岁月


飞仙关老街下关面向雨城,背靠芦山,上关则坐落在背后山坡之上,上下两关之间连接着古道。作为雨城区和芦山县的分界,穿过飞仙关口进入下关,也就到了芦山县地界。


这条老街,曾经作为成雅两地进入康藏地区的交通要冲,经历了上千年的繁华和喧嚣。


《芦山县志》载:“迨隋大业时,置县设官,复辟通和新道,由县之西南分两路而通碉门,以汉人之茶易吐蕃之马”。也就是说,在隋代,芦山境内茶马古道已经开通。县之西南即飞仙关,故飞仙关自古以来就是茶马古道多条支道的交汇点之一。


唐、宋以来,由雅安出发的茶马古道分大路和小路,大路经荥经越大相岭过清溪到泸定,从康定通西藏;小路经天全越二郎山到泸定,再从康定通西藏。小路中飞仙关是必经之地,而从邛崃经镇西山,渡玉溪河,过八步关而入芦山或从五家口(今上里古镇)越罗纯山,到芦山进入茶马古道大路也必经飞仙关。还有雅安的大深溪、新开店等地,自古以来就是种茶、制茶的,边茶进入西藏无论走大路还是小路,也必经飞仙关。


进入飞仙关后,走大路的过虎跳子铁索桥,经天全乐英到荥经,越大相岭到清溪,再由泸定到康定,最后到达西藏。走小路的,过望哀头铁索桥或方公铁索桥到天全,翻二郎山到泸定,再由泸定到康定,最后到达西藏。 


芦山青壮年在农闲时大多背茶包子到康定,清乾隆六十年(1795年)芦山知县朱黼在竹枝词《芦风》第三首中写道:“妇力耕耘夫背茶,炉城一去远离家。”芦山背夫背茶包子到康定,飞仙关是第一站。茶马古道从芦山县城到飞仙关的路线不同于现在公路。路是官道,一般两米多宽,路面铺约0.6米宽的石板,上坡下坎,恰是背夫一天路程。从芦山县城出发的背夫,总是在飞仙关老街上的幺店子过夜。


飞仙关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注定成为茶马古道的要站。在漫长的茶马贸易和民族交流中,飞仙关老街,也就作为茶马古道干线的一部分,见证了这个史诗般的贸易传奇,也分享了传奇的光辉岁月。


昔日繁华的集市


如今尚存的上关老街1.jpg

如今尚存的上关老街


千百年来,飞仙关老街是天、芦、雅、荥等几县的货物集散地,市场自古繁荣。街道虽小,但闻名遐迩。


每月农历一、四、七是赶集的日子,上下关交替着赶。几百年的集市,赶场天热闹非凡。


老街场上有卖百货、日杂、食品、中药等的坐商,有茶馆、饭馆、面馆、旅店。逢场时,有售卖蔬菜、粮食、鲜肉、猪牛、鸡鱼、柴炭、茶篼子等的市场。


赶场日老街人头攒动,摩肩接踵。卖汤圆、醪糟、凉粉、凉糕、钵钵鸡的小摊贩叫卖声此起彼伏。小孩子缠着大人买两片钵钵鸡或一碗凉粉,总是感觉那么惬意。街檐边一张小桌,几条木凳,围坐几个老头。桌上几碟炒黄豆、炒豌豆、炒花生、豆腐干,几杯玉米老酒,就可让几个老头坐上半天。两家卖活汁粉的,粉煮熟捞起来,猪肥肠、猪心肺、豌豆泥浇头泼上去,物美价廉,赶场的乡村妇女吃得津津有味。五六家面馆,十分香酥的干臊子,吃下去回味无穷。


村子里叔叔大爷、大姑大娘赶场,都要带瓶子或竹筒,买一瓶或一筒哑巴家的醋。飞仙关哑巴家酿的醋,可是天、芦、雅三地闻名。


看猪牛市场交易是小孩们非常好奇的。买卖双方都不明码讲价,而通过丁丁(中介人)暗箱操作。双方各一只手在衣衫掩盖下用手指比数字讲价。表面上,卖的不卖,买的不买,你贬我褒,拉来拖去,形若吵架,热闹非凡。


老街集市上有附近几县独有的茶篼子市场,茶篼子整齐地摆在街檐边,卖茶篼子的是天全十八道水的农民,茶篼子交易已有几百年历史。飞仙关自古便是茶马古道驿站,是茶叶集散、加工地。加工边茶的包装,都到飞仙关销售。后来飞仙关茶叶市场衰微,雅安茶叶加工工厂兴起,但茶篼子市场仍在飞仙关。每逢赶场,雅安几家大茶厂都有专人到飞仙关收购。


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老街逢场期有固定书摊。书类大部分是当时大书局出版的《古文观止》《幼学琼林》《论说文范》等,也有木板刻印的《三字经》《女儿经》《玉匣记》《五公经》等。还有专卖翻刻名人碑、帖以及对联、中堂、匾额等拓片的。


上关老街石阶梯2.jpg

上关老街石阶梯


老街的发展变迁


今日飞仙关  本报记者  郝立艺  摄0.jpg

今日飞仙关 郝立艺 摄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飞仙关老街有了邮电所、供销社、税务所、工商所、银行等。老百姓赶场办事更加便捷。


改革开放后,市场繁荣,赶场的人增多,下关老街容纳不下,就向熊河坝公路两旁延伸,老街市场慢慢地、自发地移到了熊河坝。


“4·20”芦山强烈地震灾后重建,国道318线飞仙关隧道出口通过下关老街正中,市场建在了熊河坝。老街木屋拆除重建,房屋虽新,但街道已不是原来的样子了。


上关还基本上保持原样,只是南端的石阶已被斜坡水泥便道代替,老街北段拆除了部分房屋,古屋木板壁大多换成了砖壁。街道上往日的繁华不再,只有几个耄耋老人在街沿晒太阳时,还在回忆着昔日的繁荣景象。


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增长,老街狭小的空间已不能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随着集市他移,老街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


可喜的是现在飞仙关已建成国家4A级旅游景区,境内连接下关、上关、堰坎上几处老街的旅游环线已经修通,随着探寻南丝绸之路、茶马古道的人越来越多,老街有望重现往日的辉煌。 


作者:李腾鹏

编辑:刘清徐

审稿:程普 唐砚玉

0

分享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