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拾记忆 开辟未来 | 《寻找西康》新书发布会暨作品研讨会侧记

雅安日报

2023-08-06

一本本带着墨香的《寻找西康》,在读者手中传递,一个个关于西康的故事慢慢铺陈开来;翻开《寻找西康》,心中升起一抹亮色,一段尘封的历史,一段不可忘却的旧事,款款向我们走来……


7月24日,《寻找西康》新书发布会暨作品研讨会在市文联举行。


为什么要寻找西康,西康有什么?


让我们一起来听听作者的心声,看看文艺界人士对新书的看法。


研讨会现场


创作初衷

拨动不幸停下的钟摆


“拨动不幸停下的钟摆,听那破碎时间的声音。”今年73岁的汪文智用诗意的语言,表达着自己的创作初衷。


汪文智早年在上海戏剧学院学习,是余秋雨的学生。回到雅安后,曾担任过雅安戏剧家协会副主席。退休后,一直致力于雅安本土文化的研究和相关文学创作。


“西康省的过往,在雅安人记忆里,也融入每个雅安人的生活中。”汪文智说,在西康省撤销后的60多年里,西康省在雅安的遗存越来越少,即使这样,雅安人的西康情结一直都在。“寻找西康,正是为了拨动西康省停下的钟摆,追忆那些西康的过往。”


汪文智还清晰地记得,在西康省撤销29年后的1984年,他在上海南京路附近发现了一条名为“西康路”的街道。原计划到外滩观景的汪文智,内心被“击中”,于是漫步于西康路。


街道上还有“西康公园”,在公园里他还遇到了一位说地道雅安话的老人。


“老人告诉我他是雅安人,因工作等原因在上海定居,原来住在其他地方,自从有西康路后他就搬到了此处。”汪文智回忆说,“老人有很深的西康情结,他人虽在远方,但心却在家乡。”


全国仅三个地方有西康路,除了上海静安区外,还有天津和平区、南京鼓楼区。“西康”的路牌名、在外雅安人的西康情结,不停地撞击着汪文智的内心,也让他多年来一直有着“寻找西康”的想法。


他的想法,得到了市文联的认同和支持。


2019年底,市文联约请本市几位作者一同实施这一项目。不幸的是,工作方兴就遇上“新冠”肆虐,“讲述”陷入了泥淖;几位参与者也因本职工作的羁绊,经不住时间的拖耗,抱憾退出,仅剩下他——一位退休老人勉力为之,让“讲述”继续进行。


此后,汪文智四方探寻,在历史中搜寻资料,走访各地老人,记录西康往事。


在雅安张家山上的西康博物馆里,他找到了“西康”一词的由来、西康建省的过程、川滇边务大臣赵尔丰经营川边更多的故事、孙明经和庄学本拍的雅安老照片,还有刘文辉等人如何经营西康省……


“讲述西康,实际成了我走读西康,寻找西康的过程。”汪文智说, 西康省的过往就如一方大院,而西康的情意在这叩响的门环声中成了一时的风尚。而今,孙明经的西康影像依然在雅安许多建筑的室内或室外悬挂着,雅安人的眷恋有了现实的依托。


《寻找西康》一书正是在这样的场景下进行的。汪文智在曾经的西康大地上行走了 4000 多公里路,阅读了近百种有关的书籍、资料,捋清了西康大致的脉络,开始“讲述”其故事了。


全书由“家宅”“岁月”“风声”三个篇章组成,以随笔的形式,全面地挖掘了西康的地理、历史和人文风情。该书有18 篇文章,篇篇都有故事牵引,由此增强了其可读性,这也与作者预置的“站在文学的方位讲述西康故事”经略相符。


故事以雅安人熟知的“文辉桥”开头,将西康的历史故事娓娓道来。


“西康省的钟摆停在那,需要我们去拨动时针,需要我们去‘重拾记忆’。”汪文智说,用文字串联的故事,将西康的过往记录下来,让更多人的西康情结有了依托。


《寻找西康》 汪文智 撰


研讨作品

凝固昔日西康今日雅安时空的一部典藏


在《寻找西康》新书发布会暨作品研讨会上,雅安文艺界人士手捧新书,看到书里的人物和图片,倍感亲切,更多的读者,也能通过此书了解雅安。


“这是一部历史题材的随笔,书写了西康省的前世今生。信息量之大,文化含金量之高,是迄今为止我见过的雅安本土作家最具文化价值的一部厚重之作。”四川省诗歌学会会长、国家一级作家曹纪祖给予《寻找西康》很高的评价,“初读这部作品,我感觉它长于史志而短于文彩,但细读之后,我被它吸引了。作者的叙事不是线型的,不是以一个故事为中心加以发散,加之历史感强和知识面宽,呈现出一种叠加与错落的叙事方式。”


“这种沉着老练的运笔,饱含着作者的情感,有它独特的魅力所在。他还原历史的能力可堪称道。”曹纪祖感受到作者倾注了充沛的情感,笔下人物鲜活,如庄学本、孙明经等。其中《到西康去》一章,写出了一种潮流奔涌的情态,再现了那个充满希望的岁月,年代感十足;作者沉浸式深入历史,具有强烈的时空观念与生命意识。表现出个体对于客观存在的尊重与敬畏。


“西康在哪里,如何寻找,是一个追问,如何审视西康,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西康是历史,也是地理,更是故乡史。”雅安日报社主任编辑李国斌说。


李国斌读了《寻找西康》后,看到了汪文智“苦读苦吟,检阅故纸堆,聆听历史足音,步履踉跄去行走,把自己放进西康,虽然他早已经在西康,这里说的是他用灵魂去感知西康,文本中不乏细致幽微的寻觅,灵光一现的思辨,但更多的是胆汁质的少年气、书生气。他的脚步以及血液都一起流动在康巴横断山这片世界上最扭曲的大地。” 


“《寻找西康》整本书是融合个人家史与社会、宗教、军事、自然、地理、文化的大散文创作,体现了汪文智老师大气的写作气象、个性的辨识度、有趣的解读、轻松而又饱满的精神状态。”市作协主席钟渔说。 


“汪老不愧余秋雨之弟子。行文老道,视野开阔,古今历史信手拈来,收放自如。”雅安著名剧作家、制片人杨宓认为,《寻找西康》的切入点巧妙,以带厉河山开篇,打开了一段尘封的旧事;有很强代入感,以作者的视角,对西康的历史娓娓道来,让读者随着对文章的阅读,身临其境地走进曾经的西康;此书信息量很大,《寻找西康》是了解西康不可多得的书。


杨宓说:“作为生于斯长于斯的雅安人,寻找西康,就是寻找我们的过去,寻找我们的根基,能更好地开辟未来的精神与物质生活。”


研讨会上,雅安的文史研究者和文学爱好者们对该书进行了点评,认为该书文笔优美,笔触细腻,史料翔实,可读性强,对西康的大事件、历史人物进行了描绘,让人们对西康的历史文化充满感悟和思考,而作为一部具有思想性和艺术性的作品,《寻找西康》的问世也为文学创作和市场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从现实需要讲,这是宣传雅安的又一难得的载体。从长远看,这是凝固昔日西康、今日雅安时空的一部典藏。”曹纪祖说。


“《寻找西康》的出版,是雅安文艺工作者扎根本土,开展文艺创作的有力见证。”市文联相关负责人说,近年来,依托雅安丰富的历史和文旅资源,雅安的众多文艺工作者深挖本土题材,创作了大量具有鲜明雅安元素的优秀作品,不断在全国出版、发表,甚至获奖。这些优秀作品,有力打响了雅安的知名度,为雅安加快建设“川藏铁路第一城、绿色发展示范市”贡献了文艺力量。


与会的雅安文艺界人士也表示,他们将继续聚焦雅安发展定位,用深厚的感情、细腻的笔触、优美的旋律讲好雅安故事,大力推动雅安优秀文艺作品“走出去”,让优秀文艺作品更好地激发奋进力量,展示雅安形象。


汪文智(右二)为读者签名


雅安市融媒体中心记者:黄伟

编辑:郑从伟

审稿:程普 高菲菲

0

分享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