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天府好家规”评选 雅安好家风劲吹巴蜀大地

雅安日报

2023-09-10

近日,一篇名为《天全县中医院骨科太牛了,这样的医院真的存在吗?》的文章,在网络十分火爆。


正如文章标题所言,“这样的医院真的存在吗”?


答案是肯定的——5月10日,四川省第二届“天府好家规”征集活动启动,历经3个多月的征集,收到全省各地400余个家庭的家规家训,在社会上引起热烈反响。8月28日,为期5天的四川省第二届“天府好家规”网络投票收官,398个好家规“你追我赶”,前十中雅安占据两席,芦山县乐氏家规排名第二,陈怀炯家庭家规排名第四,陈怀炯就是天全县中医院原院长,大家称他“大先生”。


据市纪委相关负责人唐安萍介绍,雅安共有13个家规参加第二届“天府好家规”评选。


以一隅而观全局。网络投票排名背后,是雅安深入挖掘优秀家规家训,赋予时代内涵,开展家风家训教育活动,在党员干部群众中营造重家教、立家规、正家风的氛围,把家风建设作为砥砺品行的“磨刀石”,抵御贪腐的“防火墙”的生动实践。


乐氏家族   重教兴邦


在芦山县,有一个乐氏家族。从始祖乐吕1371年奉旨入川到现在,已经延续652年。


乐氏家族老宅很规整,也很干净。大门上有一副对联,上联下联各自开头的四个字,“耕读立业”“忠孝齐家”。


乐氏后人最近的几代,是按“以、近、大、同”字辈排的。“以”字辈有10男7女17人,本科14人,其中医学博士7人、农业专家1人、高分子材料专家1人、版画家1人、抗日军人3人。  


排行老六的乐以琴,是著名的抗日英雄,共击落日军敌机8架,曾在一次空战中就击落敌机四架。1937年12月3日,乐以琴与战友驾驶两架战机,迎战日机30架,壮烈牺牲,年仅23岁。


2014年,乐以琴被列入民政部公布的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其中,川籍抗日英烈占12名,年龄最小的是乐以琴。


乐以琴牺牲后,政府发了抚恤金。乐以琴母亲说,“中国人被欺负,就是因为教育落后”。她用这钱开办了芦山有史以来的第一所中学,伯英中学,就是现在的芦山中学前身。


同为“以”字辈的乐以成,是华西协合大学医学院第一个女学生,华西第一位女博士,也是四川首位医学女博士。中国妇产医学界流传一种说法:“北有林巧稚,南有乐以成”。


乐以成有两女一子,大女儿叫谢蜀祥。谢蜀祥也是博士后,国家一级专家、著名生殖内分泌专家。她今年88岁,但思路清晰:“乐以成既是我的妈妈,也是我的师祖,还是共事30年的同事。妈妈在华西工作了60年,我也工作了59年。”


谢蜀祥有两儿一女,大儿子的女儿李韵,当年以优异的成绩选择就读北京林业大学,投身景观园林建设事业。毕业后回到家乡,在公园城市、乡村振兴等方面做出贡献。


此外,李韵的姑姑和小叔家的两个姐姐都学医,在各自的领域耕耘与深造。


乐氏家族的新一代,在先辈的教育下茁壮成长,以各自的行动,传承、延续着乐氏家族家规。


回望乐氏家族的历史,就是“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的生动体现。


陈氏家族   医者仁德


川人尚武,陈家人也师从峨眉派僧门。学武难免会受伤,又必须及时治疗,陈氏入川后,陈氏骨科第一代传人陈治策,便逐渐将峨眉武学和中医正骨相融,武医结合,开创“陈氏正骨手法”。


陈怀炯自幼跟随伯父陈和义一起习武、学医、打杂、出诊,并在1959年14岁那年成为陈氏骨科武医的第三代传人,继承陈氏武医衣钵;二弟陈怀浦、三弟陈怀斌,也先后因武行医成为陈氏骨科第三代武医传承人。 


陈和义是陈氏骨科第二代传人,恪守“仁心睦邻”的祖训家规,凡贫困百姓前来陈氏诊所就医治病,概不收费。


这种仁爱之心在陈氏后辈得到进一步升华:1975年,陈怀炯作为陈氏骨科第三代掌门人,将家族诊所和祖传药方无偿献给了国家。天全县政府在陈氏诊所基础上,建立了今天的天全县中医医院。


年近八旬的陈怀炯,从医60多年,荣获全国劳动模范、四川省道德模范、四川省十大名中医等荣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被藏汉群众尊称为“大先生”。


陈怀炯每日俯身半跪为病人诊治的场景,时刻感染着儿子陈若雷。


1998年,陈若雷从成都中医药大学毕业后,回到天全。现在是天全县中医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全国中医药系统创先争优先进个人”“四川省拔尖中青年中医师”“四川省民族团结进步工作先进个人”。


陈若雷坚定传承祖辈“仁心、仁术、仁爱”的家规,在他的带领下,天全县中医院成功创建为“三级乙等”中医医院,先后获得“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四川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等荣誉。


因家学渊源,陈若雷和妻子李军、姐姐陈若雨都在天全县中医院从事中医工作。


现在,陈若雷把陈氏家规和陈氏诊疗医术,一点一滴地传给儿子陈星河。陈星河目前就读于国内一家医科大学。未来的岁月里,他这一代,也将接过祖辈、父辈的接力棒,继续把陈氏骨科传承下去,发扬下去,继续为患者正骨健体保驾护航。


陈氏家族用行动告诉诠释,什么是医者仁德。


吴氏家族   文化传家


吴氏家族一脉,从公元1450年前后始祖入川到现在,已经500多年。


84岁的吴洪武,是吴氏入川始祖的第十四代。教书20年后,又先后调到教育局、教师进修学校、县志办工作。吴洪武与文字打了四十多年的交道,是族内研究最深、最熟悉吴氏家规的人。


吴洪武的曾祖父吴之英,吴氏十一世祖,是二十世纪儒学大师、爱国学者、维新志士、书法家,吴之英撰书对联“一家师法轼辙合,百年心事管鲍知”,是对吴氏家规的深化:修身齐家就要以爱国、学贯古今的苏氏子弟苏轼、苏辙为榜样,治国平天下就要以管仲、鲍叔牙为榜样。


吴洪武介绍,纪晓岚编撰《四库全书》,要求非常苛刻,“四川没有一个人、一部书入选。吴之英花三十年写出的《仪礼奭固》《礼事图》《周政三图》,100多万字,收录进了《续修四库全书》。”


20年来,吴洪武每年带头组织书法同仁,送文化到基层,名山的学校、村镇、军营都留下了他们的作品。“5·12”汶川地震、“4·20”芦山地震灾后重建,他为茅河镇的“临溪新村”等多处新村聚居点义务书写,还书写了多张“感恩碑”;他带头创作并组织为革命老区捐赠书画作品183件(幅)交中国义工网送达。为给脑瘫儿童募捐资金,吴洪武赠送书法作品100余幅,募善款8万余元,送到患者手中。


吴洪武的女儿吴飞雪,法官,2021年在四川省法院系统中荣立二等功,连续几年被评为优秀党员、优秀公务员。


胡曦丹是吴洪武的孙辈,吴氏家族的第十六代。“我虽然是女生,但从小妈妈就告诉我要自贵自强,巾帼不让须眉,凡事靠自己。”工作之余,胡曦丹努力充电,挤出时间,在5年内考完了注册会计师。


32岁的胡曦丹,有个7岁的女儿,这是吴氏一脉的第十七代,已经能够背诵吴氏家规中的一部分。


经十七代人500多年的传承,吴氏族人始终坚定文化自信,传承良好家风。


荥氏家族   家国情怀


荥经姜家的先祖于明朝入川,当时住在今洪雅县。清朝乾隆年间,姜家入川第七代姜荣华和第八代姜琦来到荥经,以铸银为业,并创立“华兴银号”。


姜家经营银号发家后,就改为经营茶叶,专门从事藏茶的生产,研制出最适合西藏人饮用的藏茶配方。


P020230910440137686240.jpg


清嘉庆年间时,经由八世祖姜铠并经九世祖姜荣华之手,在姜家老店成立了华兴公司,并经北京登记“请引”,创立了后来近两个世纪享誉康藏的“仁真杜吉”边茶品牌,名动一时。


“仁真杜吉”制茶工艺独特,很快在众多茶品牌中脱颖而出,受到西藏高僧贵族的喜爱,在西藏上层人士和几大寺庙饮购的雅茶中占有垄断性。


鸦片战争后,英帝国主义武力入侵拉萨,强迫印茶输藏。保护川茶,反对印茶,成了反英侵藏的重要内容。当时西藏人民为了国家利益,宁愿高价购买川茶而拒食印茶。1907年,川滇边务大臣赵尔丰在雅州府城内设立“四川商办藏茶公司筹办处” ,支持西藏人民抵制印茶。姜氏家族坚持藏茶品质,配合中国政府抵制印度茶输入藏区控制西藏。


商之大者,为国为民。裕国兴家,尽显家国情怀。


我国著名电影教育家孙明经在《开发西康之意义及途径》中说:“茶由雅安等地运往康定,年役于运茶者已有四万余人。”若计算种茶、制茶及产业关联所需人力,茶叶给无数家庭带来生计,还通过税收“裕国”,更因“旦暮不可或缺”在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2003年,姜家第十五代传人万姜红大学毕业,怀揣着对茶叶的特殊感情,跟着祖辈、父辈们学习制茶、评茶,多次参加专业技能培训,并获得“国家二级评茶师”“评茶教师”等资格证。 


说起藏茶,万姜红如数家珍,娓娓道来。


如今,姜氏古茶再次畅销藏区,那段看似久远的茶马古道,经时间长河的漫长发酵,让姜家十数代人的斑斑足迹再次沿着古道的脉络,散发出令人沉醉的气息。 


雅安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徐晓虎


编后语


除了吴氏家族、陈氏家族、吴氏家族、姜氏家族的家规参评,雅安还有雨城区的文勃家庭、韩明炬家庭、夏新蓉家庭,宝兴县的李先成家庭,荥经的黎国芳家庭,汉源县的曹晓红家庭,石棉县的毛珍芳家庭等9个家庭的家风家规参与本次“天府好家规”评选。这些优秀家风家规必将带动雅安广大家庭,让弘扬好家风蔚然成风。

编辑:高菲菲

审稿:程普 唐砚玉

0

分享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