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拿着属于本人的工资卡
这是润泽民生的一年——围绕稳就业、保居民就业的重大政治责任,在克服疫情影响和经济下行压力中稳定了就业局势。
这是开拓创新的一年——“人社服务快办行动”改革取得新成效,持续优化人社公共服务,在做靓做实服务名片中提升了群众满意度。
挑战面前,勇毅笃行。机遇面前,蹄疾步稳。紧紧围绕2020年年初确定的人社“1238”工作思路,全市人社人直面挑战、攻坚克难、主动作为、加压奋进,奋力推动疫情防控,人社事业创新发展取得明显成效,为加快建设全国绿色发展示范市作出了积极贡献。
稳就业
保障民生头等大事
就业是民生之本,是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我市始终把促进就业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头等大事,坚持落实政策与完善体系并举、新增就业与稳定就业并重,千方百计提高就业规模和质量,全力确保就业局势稳定。
“我以为去年找工作会不容易,没有想到人社部门举行了不少线下线上招聘会,‘饭碗’端得很稳。”通过名山区2020年农民工、高校毕业生暨就业扶贫专场招聘会找到工作的农民工陈富林表示,在家门口就能就业,薪资待遇也不错,还能照顾家里。
和陈富林一样牢牢端稳“饭碗”的在我市还有不少,不断盛开的“就业花”,让他们得到温情呵护。
这一年,我市坚持促就业举措应出尽出、拓岗位办法能用尽用,促进全市城镇新增就业1.97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88%、牢牢控制在4.0%以内。
这一年,我市建立健全援企稳岗“1+4”政策体系,实施有史以来最大规模援企政策,全面落实就业“返稳补”、社保“减免缓”资金5.65亿元、社保降费资金2.83亿元,聚力帮助企业纾困解难、稳定和扩大就业岗位。
这一年,我市深入推进大众创业,将直播带货融入创业集市、吸引30多万网友“在线赶集”,加大创业扶持力度,全市新增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29亿元、首次突破亿元大关,扶持自主创业847人,带动吸纳就业2214人,首次选树全市返乡下乡创业明星200名,30家企业带动就业1.27万人。
这一年,我市大力促进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积极谋划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建设,全市新增经营性人力资源机构8家,用好人力资源数字化市场,举办线上招聘会37场次,组织1516家企业提供就业岗位5.3万余个、促进1.1万人达成就业意向协议。
这一年,我市深入实施职业技能提升“国家行动”,推行以工代训、以训稳岗,全年开展企业新型学徒制等各类补贴性培训2.2万人次、落实补贴资金2493万元,联合京东首次开展新就业形态技能培训,加入四川省职业技能竞赛联盟,新增市级技能大师工作室4家。
数字无声,见证担当。翻开我市就业工作的年度民生答卷,一串串令人喜悦的民生数据背后,是百姓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幸福感和获得感。过去一年,全市人社人紧扣工作重心,打出减负稳岗、扩就业保民生的“组合拳”,切实筑牢了民生保障基石。
强保障
织牢生活“安全网”
“我一个普通农民,年纪大了还能每个月领工资,政策真是好。”家住宝兴县穆坪镇的村民郑加秀欣慰地说。几年前,她参加了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并自愿多交了15年。50岁开始每个月按时领取养老金,并且养老金每年都按一定比例提高,现在每月可领1000多元。
如果说就业是民生之本,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就是民生之基,被称为人民生活的“安全网”。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提升社会保障水平,对于让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增强群众的幸福感具有重要意义。
在已经过去的2020年,我市大力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全市基本养老保险、失业、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97.7万人、12.5万人、19.4万人,基本养老保险参保覆盖率达90.5%、超额完成“十三五”国定目标,社保卡覆盖96.8%的户籍人口、社保卡清理工作被人社部通报表扬。
全面开展工伤预防、工伤康复、工伤认定和劳动能力鉴定工作,建成全市首家工伤康复定点医疗机构。充分发挥失业保险保生活基本功能,全年为4228名失业人员发放失业保险金3392.18万元,代缴基本医疗保险866.18万元。持续加强社保基金风险防控,有力维护基金安全。
为了让生活“安全网”更方便、快捷,我市以人社部将雅安纳入“人社服务快办行动”直接联系点和国家人社公共服务监测指挥平台首批试点地区为契机,在全市8个县(区)全面推进“快办行动”,实现9个办事场景“打包办理”,25个高频事项提速办理、平均提速率61.4%,人社部规定的125项证明材料按要求精简到位。
此外,我市坚持“一年打基础、两年上台阶、三年见成效”,深耕细作、用心用情推进群众满意的人社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全市乡镇平台标准化率、村(社区)平台建成率、社银一体化网点覆盖率、人社公共服务事项“最多跑一次”和网上办理率均达到100%,12333热线一次性接通率提升至95%以上,我市成功获评全省建设群众满意的人社公共服务体系模范市。
促和谐
为劳动者保驾护航
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只有人人都感觉到公开、公平、公正,才会为社会的发展创造和谐氛围。我市人社系统以促进和谐、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为己任,为全市劳动者保驾护航。
“我的工资到账了,春节过得很踏实,心里的石头落下了。”日前,市民王懋川看着银行卡上的4万余元工资,心中的大石头终于落地了。
半年前,王懋川在城区一处工地务工,按时完成工作任务后,却迟迟没有领到工资。“我们和老板约定,工作完成就发工资,可几个月过去,发工资的事却没有一点消息。”王懋川说,春节都急需用钱,心里很着急。
无奈之下,王懋川和工友找到了市劳动保障监察支队,后经该支队协调和处理,顺利拿到了工资。
2020年,我市深入开展疫情防控期间稳定劳动关系“春风行动”,及时解决劳动用工问题22件、网络舆情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13件,全市劳动合同签订率达到95%以上。全年为867名农民工追发工资660余万元,在全省率先建立农民工工资社会监督员制度。
同时,健全劳动人事争议多元化处理和快立、快审、快结机制,全域创建省级标准化仲裁院,巡回法庭设立等核心指标均达到100%,全年立案受理劳动人事争议案件777件,时效内结案率达100%,实现案件办理“零差错”、上诉案件“零撤销”。依法开展劳动保障监察执法,日常巡查用人单位1607家,评选守法诚信企业5家,持续规范人力资源市场秩序,获评全国清理整顿人力资源市场秩序专项执法行动突出成绩单位。
此外,我市组建专项行动工作专班或联合检查组,对欠薪多发的重点地区、重点行业、重点企业,进一步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同时针对行业特点、欠薪因素等,分类应对、系统治理,形成部门工作合力。对人才中介机构和用人单位招工进行监督,营造公平、规范、竞争有序的就业环境。积极落实行刑衔接和“黑名单”制度,协调公安、司法等部门实行重大欠薪案件专案专查、一案一研究、一案一移送。开辟维权绿色通道,开设“根治欠薪进行时”专栏,畅通24小时劳动维权举报电话,确保有诉即应、有案即查。
得益于上述一系列重拳出击和铁腕治理,在2020年12月31日前,我市实现了政府投资工程项目和国企项目欠薪案件全部清零。
谋发展
开启人社事业新征程
人才是经济社会发展第一资源,是核心竞争力。
一年来,我市加强专业技术人才和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全市新增专业技术人才2981人、技能人才14577人,总量分别达到5.06万人、8.65万人。全面加强事业单位工资和人事管理,及时落实疫情防控期间一线医务人员等工资福利政策,妥善解决15名雅安援鄂医疗队员入编问题,公开招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1010名,“雅州英才”赴外招才引智引进高层次和紧缺专业人才486名,市本级实现签约复旦大学博士研究生和香港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硕士研究生“零突破”。
加强与川渝和甘孜、凉山等地人力资源交流合作,共同举办“智汇巴蜀”“攀西经济区人才招聘会”等活动,推送、交换400余家企业招聘信息,提供就业岗位4万余个,与广东、浙江、福建、陕西等地20余个市县、30余家企业建立政企合作关系,让雅安人力资源合作“朋友圈”越来越大。
心中有民生,尽责有担当。抗击疫情、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决战脱贫攻坚……去年以来,面对各种新任务、新挑战,全市人社部门始终坚持人民至上,守好“责任田”,广洒民生雨露,服务好全市工作大局,用情用心用力让民生愿景化作幸福实景。
新征程呼唤新担当。
新的一年里,全市人社系统将紧紧围绕“稳就业”工作、“保居民就业”任务,在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的前提下,提质推进稳定就业、社会保障、人事人才、劳动关系、公共服务、川渝人社合作等各项工作,在新的历史起点奋力推动全市人社事业发展再上新台阶。
面对民生期盼,用担当作答。坚持援企、减负、稳岗、扩就业并举,突出抓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城镇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和灵活就业等重点领域就业工作,巩固拓展就业扶贫成果,打好稳就业攻坚战,全力稳住就业大局。加快推进雅安大数据学院(技师学院)建设,大力培塑“雅州茶师”“雅云能手”等技能品牌,开展“雅州工匠”评选,加快高技能人才培养,不断提升城乡劳动者就业能力,全年新增技能人才8000人。
继续深入实施农民工服务保障战略性工程,加快构建农民工外出务工、返乡创业、劳动维权、公共服务“四位一体”保障体系,促进全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36.5万人。大力实施“优秀农民工回引培养工程”,扎实开展农民工服务保障“五大行动”,深入推进依法治欠,做好农民工工资支付保障迎国检工作,确保实现农民工工资基本无拖欠和“两清零”目标。
市民在人社窗口办理业务
我市发出的农民工返岗专车
我市举行的就业扶贫专场招聘会现场
我市举行的线上招聘会
作者:郑瑶
编辑:魏玲
审稿:程普 唐砚玉
相关推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