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夺全胜 靶向发力谋振兴——我市全力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综述之二

雅安日报

2021-05-13

新时代脱贫攻坚序幕开启后的2014年,天全县仁义镇六城村村民李国芳被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

  

同年,李国芳干了两件事——通过以购代销雅安重楼获得创业“第一桶金”,牵头成立天全县众汇重楼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

  

2018年,雅安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村全部退出;六城村“摘帽”、李国芳脱贫,合作社帮扶的16户贫困户也以发展重楼脱贫;2020年,我国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李国芳所在合作社种植的中药材已从当初的10亩增至400亩,当年纯利润75万元。

  

3个时间节点,不仅是李国芳的脱贫之路,也是雅安脱贫路径的浓缩呈现。

  

“插花式”贫困分布广、中高山区贫困程度深、因病因残群体占比高,曾是雅安的贫困特点。

  

精细“绣花”,尽锐出战。雅安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为根本遵循,贯彻落实省委系列要求,集全市之力之智“握指成拳”,科学谋篇布局、靶向精准发力,探索雅安特色脱贫奔康之路。


wKhuumCcGIiAa2QJAA6Q5VGF-2M830.jpg

茶产业的发展,助力当地群众脱贫致富奔康,图为郁郁葱葱的名山区红星镇骑龙场茶园

 

互融互促

重建扶贫“双攻坚”

  

2013年,“4·20”芦山强烈地震发生,我市6个县(区)成为重灾区;2014年,全市精准识别出建档立卡农村贫困人口29958户94657人、贫困村261个,8.3%的贫困发生率位居全省“四大片区”外9个市(州)首位。

  

围绕“三年基本完成、五年整体跨越、七年同步小康”重建目标,精准“四年集中攻坚、两年巩固提升”脱贫攻坚布局,重建扶贫“双攻坚”成为雅安最大的民生考题。

  

优先开展住房重建,既可稳定民心和大局、凝聚重建合力,也可为脱贫攻坚奠定坚实基础。

  

农房重建有贴息贷款助力,特困户则由政府“兜底”建房。一系列住房重建政策,让包括贫困户在内的受灾群众安下了心。

  

至2014年底,全市78792户农房重建全面完成,并在2015年实现所有重建户搬进新家。双管齐下,灾后重建各类项目资金也同时向贫困村集中倾斜,实施了改厨改厕改卫,推动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提升。

  

驻村帮扶力量的派驻,也为贫困村由外至内的巨变,提供了有效助力。

  

名山区,曾经的重灾区。2014年,市、县帮扶工作组入驻名山区马岭镇余沟村,为这个偏远贫困村找脱贫出路。

  

增茶园、种果树的发展思路,在入组入户谈心和调查中逐渐成形,成为这里打开脱贫致富奔康大门的“金钥匙”。

  

去年,该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5520元;50户脱贫户人均纯收入按户平均计算,最高的达到38500元,最低的也有5648元,稳稳超过当年省定贫困线。

  

但雅安重建脱贫“双攻坚”的深度、厚度和广度,远不仅于此。

  

分阶段制定《雅安市关于集中力量打赢扶贫开发攻坚战的意见》《雅安市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实施意见》等纲领性文件,连续5年编制《扶贫专项年度实施方案》。

  

依托重建中熊猫古城、汉姜古城、灵关石城等农旅融合特色小镇的建设,“中国藏茶村”、名山牛碾坪茶旅融合主题园区等一批旅游精品项目的打造,引导和辐射带动沿线贫困村发展生态文化旅游产业。

  

建立芦天宝飞地园区、芦山产业集中区等重点园区企业吸纳农村贫困群众激励机制,多渠道解决贫困群众就业难题等,为搬进重建新家的不少贫困户,带来脱贫曙光。

  

至灾后重建结束,阶段性成效初现:通过重建与扶贫有机结合、互融互促,全市通过“灾后重建帮扶一批”实现脱贫5.02万人,占到建档立卡总人口的53%。

  

生态优先

“绿色减贫”助增收

  

绿色是雅安的底色,这里森林覆盖率67%以上,是长江上游重要的生态屏障,被习近平总书记誉为“天府之肺”“动植物基因库”。

  

坚持生态优先是雅安在实现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中,始终坚守的红线。

  

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理念贯穿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巩固提升全过程,雅安逐步探索出一条将生态美和百姓福相融合的“绿色减贫”之路。


雅茶、雅竹、雅果、雅药、雅鱼,由此成为以生态资源禀赋扩量提质,打造特色品牌、提升市场竞争力,夯实脱贫基础、巩固奔康成果的最佳结合点。

  

汉源县,我市百公里百万亩乡村振兴果蔬产业带的重要一环。受益于该环线的打造,昔日靠天吃饭的九襄镇申沟村,如今已成为有着8000余亩果林的优质水果基地。

  

五月,大樱桃丰收季。果农李勇军采摘着颗颗红润饱满的果实,当天上午他连着接了几单,得赶着给顾客寄去。

  

三条百公里百万亩茶叶、果蔬、果药乡村振兴产业带,串起的特色产业基地有487万亩,覆盖的贫困村有151个,辐射带动80%农村贫困人口(现已脱贫)发展增收。

  

在此基础上,变单一经营为融合发展,也成为我市协调生态保护、生产发展的生动实践。

  

依托三条乡村振兴产业带,三条市级精品旅游线应运而生,各县(区)推出N条县级旅游线路,优势互补。如名山区百丈镇银木村的月亮湖,就借力“中国至美茶园绿道”形成茶旅融合示范片,成为万千游客“打卡”点。

  

建成省级旅游扶贫示范村16个,乡村旅游景区104个,生态农庄(场)、星级农家乐(特色民宿)765个。如雨城区草坝镇塘坝村,通过旧宅改造建起“厚山民宿”“茶隐乡居”等特色农家乐,让农户闲置资产变租金、变增收新业。

  

建立“政府+企业+脱贫户”“合作社+基地+脱贫户”等现代经营模式,推动实现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如荥经县严道街道虎岗村,以政府引导、企业运作、农户参与方式,实现集体得增收、农户得分红得就业。

  

今年初,虎岗村再次以集体名义与企业签新约:前五年(首年6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逐年递增1万元,后五年每年10万元;村民原有权益不变。


振兴发展

巩固拓展“双衔接”

  

进入“十四五”,全国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成为“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

  

总结脱贫攻坚所得,雅安底气足。

  

这份底气,来自于收入水平大提高。5.8万人以产业就业实现脱贫,占贫困人口的65.9%,工资性收入和生产经营性收入占比80.3%;农村贫困人口年人均纯收入由2940元增加到9908元,年均增幅22.5%。

  

这份底气,来自于基础设施大提升。2016年至2020年底,累计新建(改建)农村公路1300公里;贫困村电网完成升级改造,光纤、4G、宽带实现全覆盖。

  

这份底气,来自于发展后劲再增强。2016年至2020年底,全市脱贫村累计新发展茶叶3.5万亩、水果1.6万亩、中药材1.6万亩;全市脱贫村集体经济收入去年达到891.5万元;17个脱贫村创建为省市级乡村治理示范村、25个脱贫村建成省市级乡村振兴示范村。

  

展望乡村振兴,雅安思路清。

  

今年3月19日,市委农村工作会召开。会议指出,必须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并将其作为整个“十四五”时期农村工作最重要的任务抓紧抓好。

  

存在的短板问题同样看得很清楚。农业产业化水平有待提升、农产品加工营销能力较弱、农村基础设施相对落后、农民持续增收缺乏新支撑、防贫减贫工作压力依然较大。

  

如何逐步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持续推动政策体系有效衔接、巩固“两不愁三保障”成果、健全防止返贫和动态帮扶机制、推进脱贫地区乡村振兴发展,成为重点发力方向。

  

如今,《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实施方案》抓紧制定,对易返贫致贫人口实施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的常态化监测;聚焦乡村振兴重点帮扶村,以壮大特色产业、稳岗就业增收、改善基础设施、提升公共服务水平等进行集中支持,着力推动更多脱贫村向乡村振兴示范村转变等,更多工作正有序推进。

  

5月9日,宝兴县蜂桶寨乡民治村外郎坪特色产业基地苗圃内,繁忙依旧,一筐筐绿化用花苗相继装进车后货箱。

  

今年春节后,该村脱贫攻坚造林合作社走向市场,正式涉足城市景观绿化。“仅3月签的合同就有40余万元。”合作社负责人张华说,受益于宝兴建设大熊猫国家公园示范区,他们已向该县矿山企业出售5000余株连香树,实现毛收入2.5万余元。“按种植间距算,这些树约可恢复植被60余亩。”

作者:孙振宇

编辑:卫葳

审稿:程普 高菲菲

0

分享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