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家乡代言 | 嘿~我是一颗竹笋!

雅安日报客户端

2022-06-18


































1.png

我是一颗竹笋

我的家乡在雅安

它是绿色的

春夏交替

它就更绿了

一场细雨

我就会“嘭嘭冒出头来

和我的伙伴一起

密密麻麻

歇在泥地上


  


我的领地十分广阔

全市210.07万亩的土地上

都能寻找到我的踪迹

尤其在天全、荥经、芦山

充足的雨水和适宜的温度

最令我欢喜


2.gif


在翠绿茂密的竹林的庇护下

我总能破土而出、向阳而长


3.gif


竹笋

大自然最得意的时间作品

鲜嫩的秘诀是依时依令


4.jpg


在雅安

春天和秋天是竹笋的“成熟期”


一年有29021吨竹笋上市

丰收带来的欢愉

最直接的体现就是鼓足笋农的腰包


5.jpg


鲜嫩、清甜、爽口

是大家对竹笋的赞美



于是

不管是高档接待还是农家土菜

竹笋总能和各类食材组成“CP”

出现在餐桌上


人们常说

家乡的味道永远是味蕾最深刻的记忆

而竹笋的味道

就是故乡的味道


6.jpg


7.jpg


童年的味道


8.png


龙苍沟低伏于瓦屋山与大相岭之间

是竹笋“野蛮生长”的好地方


9.gif


清明前后

一夜春风、一声春雷

躲在地下的竹笋几乎都钻出了土

与这个光明而精彩的世界“碰个面”


10.gif


尖尖的、细细的

穿着棕色外衣的竹笋

笔挺地直立在蓊郁的竹子旁

稍一靠近

混杂着泥土和竹笋的清香味就涌进了鼻腔


11.jpg


荥经县龙苍沟镇万年村13组

常年务农的徐思林

上山掰笋已有20多个年头

”是他和竹笋打交道的“关键词”


12.gif


头戴斗笠、身披斗篷

左右交叉斜跨的围腰

脚上厚重的雨靴

让他看起来更像个闯荡江湖的侠客


13.jpg


竹笋正是疯长的季节

徐思林天不亮便要起床

穿戴好装备

徒步爬山一个小时

到山里掰笋


14.jpg


右手拿着镰刀

左手扒开杂草

他快速地在竹林里“丰收”


15.jpg

16.jpg


每掰起一颗竹笋

他便用镰刀使劲地一划

再顺着笋壳破开的地方转几圈

白白净净的鲜笋就彻底脱离笋壳了


17.gif

18.jpg


村民最喜欢的吃法就是

将新鲜掰回来的笋子煮上十来分钟

再蘸上辣椒油

又鲜又嫩


19.gif


“靠山吃山,这就是我童年的味道”

徐思林小时候便经常随父亲一起上山掰笋


除了记忆里的味道

竹笋也能为他带来直接经济收入

量大的时候

商贩会直接上门来收


20.jpg


有时候

徐思林也会把煮好的鲜笋拿到集市上去卖

一年下来

上山掰笋能为他带来1.5万元的收入


24.jpg


今年49岁的徐思林

是万年村“笋户”的代表

在这里

全村一年可掰鲜笋30万斤

加工笋干2万斤





家乡的味道



28.png


煮熟之后的方竹笋被菜刀一分为二

再切成片状


29.jpg


开火、烧油、下菜

笋片和腌菜在陈莎手中的锅铲里“激烈碰撞”


很快

一盘地道的农家菜——竹笋炒腌菜就出锅了




笋子凉拌鸡

干笋炖腊膀

竹笋炒肉

都是农家乐的招牌主打菜

……


32.jpg


从早晨农户上山掰笋

到煮熟运到集市上卖

从老板娘陈莎赶集买笋

到加工烹饪摆上游客的餐桌

也不过是一上午的时间


因此

竹笋的鲜嫩成为游客们对农家乐

流连忘返的重要原因

“到这儿吃,最新鲜、最地道”



33.jpg


陈莎是返乡创业青年

2015年开办农家乐

目前

她的农家乐有30间客房

每年六、七、八月是旺季

最多的时候可同时容纳100人吃饭

年收入可高达80万元左右


34.jpg


最近

她正在考虑

是否将农家乐升级打造成高档民宿


“龙苍沟景区的飞速发展

方竹笋产业的快速壮大

是我们农家乐敢做大做强的底气”


天全县思经镇

素来有“竹海渔乡的美称

依山傍水的溪渔家院民宿重磅推出全笋宴



用最新鲜的竹笋烹饪出最地道的特色美食

订单式销售

保证菜品质量与用餐环境“双一流”


35.jpg


雅安大部分县区都产竹笋

因竹子品种不同竹笋名称也不尽相同


36.png


现有笋材用竹(主要为方竹、白夹竹等)面积约54万亩。其中,在荥经县约33万亩,雨城区约12万亩,芦山县约6万亩,天全县约3万亩。


慈竹笋和楠竹笋主要在天全,慈竹在芦山也有分布 (1万多亩)。



但大家都在围着“竹笋”做文章

不论是农户掰笋卖钱

还是创业者依托竹笋产业开店经商

最终的目的

与发展乡村旅游的目标一脉相承:

农旅融合、一三共融

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37.jpg


38.jpg

生活的味道



39.png


“大家都仔细点,严格按照规范操作”

天全竹笋加工厂负责人杨素宗

终日“泡”在厂里


40.gif


既是老板也是“监督员”

从起料到装箱

他严格把关每一道程序


41.jpg


加工厂常年收购来自全市的鲜笋

春秋两季会以盐渍储存的方式备货3千吨

供全年使用




按照加工程序

工厂的生产车间依次相连

工人们各司其职


44.gif


有的将加工好的竹笋称重再密封

有的拿着木棍

在泡满竹笋的蓝色桶里使劲搅拌

有的在忙着为竹笋清洗脱衣


45.png


全厂60多名工人生产30多个单品

为全国各地经销商“竭诚服务”


加工厂优先聘用本地闲置劳动力

工人以计件的方式获得薪酬


50.jpg


“平均工资得有5000元”

这让杨素宗很是自豪

因为这意味着加工厂效益好

每年产值高达4千万元

“竹笋,就是我生活的味道”


51.jpg


得益于20多年前退耕还林的一场绿色革命

雅安茂林修竹

青翠摇曳

鲜嫩的竹笋在经过精深加工后

享誉川内外


52.jpg


近年来

为了保障竹笋下游产业链的可持续发展

雅安着力打造现代林竹产业基地

从省外引进方竹种苗

并委派专业技术人员守竹采种、全程监管


53.gif


截至目前

全市有6万余人参与竹笋产业发展

   主要从事

竹林抚育、造林、育苗、生产等工作


累计有现代林业产业基地约210.07万亩

每年鲜竹笋、加工竹笋产量共计29021吨

去年全年为百姓直接增收10279万元



END



栏目策划

 程普 熊蕊 唐砚玉

本文主创

撰稿 | 张雨蝶

图片拍摄 | 郝立艺

视频文案 | 张雨蝶

视频拍摄 | 徐珑源 郝立艺

视频制作 | 徐珑源

视频配音 | 王奕然

制图&编辑 | 卫葳



审稿

程普 唐砚玉

编辑:郑从伟

0

分享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