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良庆正在采摘丝瓜
近年来,随着芦山县特色农业发展思路的不断深入,该县龙门镇古城村因地制宜,以小产业促进农民增收致富,不断激发农村的生机与活力,走出了一条别具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近日,走进古城村骆良庆经营的红色家庭农场丝瓜种植基地,只见连片的藤蔓上绽放出朵朵黄花,其种植的台湾丝瓜迎来了采摘期,多位当地村民正在地里将丝瓜娴熟地采摘、打包,准备装车运往成都各大商超。
“我们种植的丝瓜叫台湾丝瓜,也叫苹果丝瓜,还被大家称为水果丝瓜。”骆良庆说,这个丝瓜呈椭圆形,可以生吃也可以煮着吃、炒着吃,口感十分嫩滑。
几年前,骆良庆发现台湾丝瓜这个品种后,便敏锐地嗅到了商机,经过几年的不断摸索种植,如今农场的台湾丝瓜种植面积已发展到150余亩。据了解,由于台湾丝瓜较市面普通丝瓜口感更厚实,味道清甜,且烹饪后不易变色,深受消费者喜爱。
“今年台湾丝瓜的年产量在二十余万公斤左右,年产值约一百万元。”骆良庆说,目前主要销往成都等地的大型生鲜超市和高档酒店。他还采取了线上和线下同步进行的销售方式,线下主要是让顾客自己到基地进行采摘,线上则通过快递方式让更多顾客品尝到。
台湾丝瓜的供不应求,不仅让骆良庆有了可观收益,也让当地村民增加了收入,真正实现了“一举两得”。由于该基地的丝瓜采取分批次种植方式,到了成熟期后,每天都会有新鲜丝瓜需要采摘,采收期从6月底一直持续到10月左右。据悉,自采摘开始后,每日都有二十余名当地村民在基地务工。
“在这里务工离家近,不仅能挣到钱,也能照顾到家人,很方便。”在此工作了三年的当地村民武红琼说。和武红琼一样,村民肖永华也是在家门口挣钱的受益者之一。“像我们年龄稍微大一点的人,在外务工很难找到工作,在这儿务工不仅离家近,每个月还能有1800元工资。”对于现在的生活,肖永华感到十分满足。
聂蓉 本报记者 郑雨莎
编辑:刘清徐
审稿:程普 高菲菲
相关推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