挺身而出的他们,平凡而伟大

雅安日报客户端

2022-09-08

2022年9月5日12时52分,在四川甘孜州泸定县(北纬29.59度,东经102.08度)发生6.8级地震,震源深度16千米。


大家都在朝着安全的地点撤离时,有些人依然选择逆行。


水上救援通道的“大力水手”


8日下午2时许,海巡艇——川海巡606搭载完一波救援人员后,“掌舵人”张靖才得空吃碗饭。只见他快速往嘴里扒两口,还未嚼几下便又咽下去。“人和救援物资多,节约时间就能多跑几趟。”这是他坚守岗位的第四天。


地震发生后,这辆海巡艇成为水上转移伤员的唯一交通工具,而张靖就如“大力水手”般,在漆黑的库区内,成功避开障碍物、准确判断方向,稳稳驾驶着海巡艇不断向前挺进,带着希望的曙光照亮了王岗坪乡的夜空。


待油料加满后,张靖娴熟地将海巡艇摆放好位置,待救援人员坐毕,海巡艇加足马力于水上滑将出去。这是4天以来,张靖摸索出的宝贵驾驶经验。


“我有驾驶海巡艇的经验,但是海巡艇行驶一般要分航线,突然驾驶在陌生流域,还是会有危险。”张靖现任职于石棉县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大队中队长,曾有在汉源县地方海事局工作的经验,他于5日下午3时临危受命:担任救援海巡艇的驾驶员。


收到通知后,来不及多想,张靖跟随同事一同驾驶着摩托车沿先新桃路(县城前往新民乡的乡道)奔着新民乡前进,由于山体垮塌,道路受阻,几乎刚挖出一条可供摩托车行驶的道路,张靖便立马驾车驶过。终于在当天下午4时左右,成功到达新民乡海耳村码头,踏上了海巡艇。


秋天的夜晚总是来得快一些。晚上7时,此时的龙头石水库只听得见水声,海巡艇这时接到了要前往王岗坪乡转移受困伤员的任务。


“夜晚水库上的雾很大,能见度只有3米左右,由于不清楚库区各处的深浅情况,担心船只搁浅,我只有把速度降慢。”张靖边说边指着旁边的手电筒感叹道,“当时就靠着这把手电筒的灯光指路呢!”


8时,位于王岗坪乡挖角村黄果柑园的路边,张靖待伤者安放好后,驾驶着海巡艇返航。当天晚上,这辆海巡艇成功转移了30余名伤员。


“很紧张,但又不敢松劲,身体和精神都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饭也顾不上吃。”张靖说,现在单边只用20分钟的行程,在那天足足花了1个小时。


“好在,现在船只数量增加了不少,运输压力小了很多。”6日上午6时,稍作调整后,张靖又踏上了海巡艇直至现在。


截至8日下午14时30分,7艘水上救援船只已运送了人员2000人左右、救援物资6000余件。


微信图片_20220908215826.jpg


向着家的方向前行


带上干粮,拿着工作本,8日上午8时,石棉县住建局一级主任科员杨本康和专家、同事们一起驱车从石棉县城赶往王岗坪乡开展房屋应急评估工作。


10时许,到达王岗坪乡挖角村后,杨本康的心狠狠紧了一下。“前面就是我姐姐被埋的地方,她的家就在那里……”由于应急评估小组要立马赶往幸福村,远远望了几眼后,杨本康便快速跟上了队伍。“前面,就是我家的方向。”


杨本康的老家,就在幸福村,家中还有兄弟姐妹住在那里,地震发生后,他也不曾想到自己的老家会受到波及。


“地震发生后的第一时间,我们就要去检查市政设施,那时也一直在尝试给家里打电话,但始终打不通。”杨本康说,心里十分着急但也不能耽误工作,仔细叮嘱亲戚继续联系家人后,他便投入排查污水处理厂、供水厂、桥梁等市政设施应急评估工作中去。


当天下午4时,杨本康收到了姐姐可能遇险的消息。此时的他,虽然内心极度不安,但由于通往家中的道路中断,他只能强忍着悲痛继续工作。忙完城区的工作,下午6时,他又跟随住建系统工作队伍一起前往新民乡,开展房屋应急评估工作。


6日上午,得知姐姐确切遇险的消息后,杨本康悲痛万分。“我一个姐姐已经去世,还有一个姐姐也受伤了,姐夫也受伤了,如今还在医院治疗。”尽管对亲人有万般牵挂,杨本康心里想的,还是要先把自己的工作做好,因为他知道更多的受灾群众需要他们,他们是受灾群众的强心针。


“前来进行应急评估的省、市、县专家对这里不熟悉,我还要做好向导工作。”就这样,杨本康奔走在县城和新民乡之间,忙到凌晨1点是常态,从他的手上评估了乡政府、医院、学校等,进一步确保了后续群众恢复生产生活。


今早,得知有一支应急评估小组要前往幸福村时,杨本康没有犹豫,立即报了名。“我得去,去看看家里咋样了,我才放心。”虽然已与家中亲戚取得联系,杨本康还是想趁着此次工作任务,去实打实看看家里的情况,也想尽自己一份力,让家乡群众早日度过困难。“而且我熟悉路线,还能当大家向导。”


翻过桃坝隧道,杨本康又朝着家进了一步。


微信图片_20220908215836.jpg


争分夺秒抢救生命


“山上还在滚砂石,下面就是悬崖,就从塌方带上挖过去。”新民乡农乡村7组村民汪学富介绍,他们每天的施工面都受限,但目标很清晰:挖通道路。


从事工程承包工作的汪学富,地震当天,他正在海子山村指挥一辆挖掘机施工。地震当天他正现场指挥一辆挖掘机在海子山村施工,发生地震后,他想着救援时肯定需要挖掘机,便将挖掘机开到道路受阻的地方先行开挖。


“正在往外走,村干部就跑来告知我说,山的另一边有一个村民被埋了,需要挖掘机救援。”话毕,汪学富立即组织挖掘机开道。


汪学富称,现场塌方量较大,作业面十分有限,许多时候挖掘是贴在悬崖上开出的道路。“岩层不好,你不知道哪一处会塌下来,更不知道一铲子下去,会不会埋在里面,而且有余震的话,更是恼火。”


争分夺秒,汪学富指挥着挖掘机一步步朝前迈进,花了2个多小时才将道路打通。但到达现场,另一个问题又摆在面前。


由于房屋为三层楼房,倒塌后堆积起来的废墟有6米高,如何在快速挖开的情况下确保人员安全?这又是一个问题。


“只有慢慢挖,一层层挖下去。”汪学富说,每动一次都要仔细判断,终于在一个小时后挖到只剩最后一块板子。“幸亏及时,埋在下面的82岁老人还安全,大家都松了一口气。”


成功救出老人后,汪学富又带着挖掘机继续投入抢通道路中。次日,他又安排了2辆挖掘机来现场,已为海子山村挖通了3条村道。


“危险是危险,救人为主。”说罢,他继续指挥着挖掘机施工。


微信图片_20220908215832.jpg


雅安日报全媒体记者 吴丹 郑雨莎

编辑:魏玲

审稿:程普 唐砚玉

0

分享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