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安水面前三篇
我们探讨了雅安水面为何好吃?
我们探访了卷起来的面馆
我们探明了不迷路的吃面地图
我们采编团队付出长肉的代价
完成了几篇还算精彩的图文稿件
以此表达对雅安水面的热爱
也引起了广大网友共鸣
当然,最精彩部分当属评论区
翻开评论
感慨之余却发现有许多这样的声音
数据显示
大约有21万雅安人在外地生活
其中
省内其他市州生活的雅安人约有14.6万
省外生活的雅安人有6万多
看到评论区的留言和这些数据后
一种亏欠涌上心头
我们只关注自己在家吃得舒服
却忘记在外雅安人对它的想念
雅安之外难见雅安面馆
电商平台不见雅安水面
总觉得
欠着外地雅安人一碗水面
总觉得
雅安欠全国人民一碗水面
不管是通过电商还是线下店铺
这么好吃的雅安水面如何走出雅安
让更多人认知
是摆在当前的迫切需求
怎么办?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
分析自身、借鉴他人、思考未来
案例仅供参考
雅安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
有“川西咽喉”“民族走廊”之称
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旅游景点众多
美食文化源远流长
面条文化突出
影响雅安水面的因素众多
交通因素是其中之一
雅安地处汉藏交界地带
是往来两地的重要枢纽驿站
南丝绸之路和茶马古道在此交汇
民国时期又增川康公路、雅富公路
现在的雅安已经构建起
铁路、高速、国省干线的交通骨干网
便捷的交通
为汉藏两地的经济活动和文化交流按下了“快捷键”
“面条文化”也得以从外界流入雅安
并融入百姓生活日常
同为西南地区的云南蒙自
一碗过桥米线卖到全国
成长出众多米线品牌
甚至出现了千店品牌
▼点击查看▼
雅安水面的面臊
种类繁多、口味多样
也许与多次大规模移民
和众多投身雅安建设的外来人口有关
历史上四川共经历过四次大规模移民
分别发生在秦灭巴蜀、秦统六国
东汉末年刘焉、刘备入川
唐末动乱中原世族避难四川
还有清代湖广填四川
近代雅安有两次大规模移民
分别是清末民初移民潮
抗战时期人口西进运动移民潮
解放初期到三线建设时期
成千上万社会各界人士投身雅安
贡献了一部分移民
历史上的这些移民有很多都来自中国北方地区
为雅安带来了丰富多彩的吃面传统
雅安水面既有特色又兼顾各种风味
被众多食客喜爱
视线移到900公里外的广西柳州
一碗风味独特的螺蛳粉火遍全国
店铺、电商遍地开花
▼点击查看▼
商业
对雅安水面的催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曾经的川藏茶马古道上
来往于汉藏两地的茶商众多
包括大量陕商和部分晋商
这些客商喜吃面食
在雅安地区活动频繁
客观上催生出面条的商业需求
解放以前
雅安作为刘文辉部队常住地
机关林立,人口日增
城镇化水平快速提高
带动
劳动力市场和产
品消费市场蓬勃发展
为面条行业的孕育提供了物质基础
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节点城市
兰州
商业的繁荣给它带来一碗拉面
这碗拉面继续通过成功的商业模式
卖到了全国
还生长出一批头部品牌
▼点击查看▼
雅安种植小麦的历史
可追溯至商周以前
20世纪80年代初到90年代末
雅安小麦年产最高达10万吨以上
近年产量减少到400吨
尽管小麦产量锐减
吃面的传统并未受到影响
雅安境内水系丰沛
人均水资源1.2万立方米
是全国的5.4倍
且饮用水水质常年盘踞全省前列
由雅安本地饮用水制作出的面条
口感更细腻筋道、美味可口
水可能是雅安水面的关键因数
要让地道的雅安水面走出去
就要让雅安的水走出去
近年新进的咖啡品牌“三顿半”
不但卖咖啡还卖冲咖啡的水
或许可以提供一些参考
▼点击查看▼
据不完全统计
雅安共有大小面馆1400余家
平均每1000人共享一家面馆
每年消费面条近千吨
雅安水面汤鲜味美
品类丰富
红烧牛肉面、素椒牛肉面、大肉面
鸡杂面、三鲜面
……
每一种都极富特色
再加上特色小吃:
泡菜、凉糕、红油鸡脚、椒麻鸡等
菜品十分丰富
一碗水面的制作时间
一般不超过5分钟
方便便宜快捷的属性
充当了“中式快餐”的作用
高效地为市民、游客解决饮食消费需求
▼点击查看▼
目前雅安水面的发展
面临诸多瓶颈
比如缺少龙头示范企业
雅安的面馆虽然多
体量偏小、分散经营
难以走出本土
雅安水面种类繁多
各家面馆独立经营
因此行业标准难以规范统一
没有标准化、产业化、规模化
很难走向更广阔的市场
雅安水面不仅受到本地人的欢迎
外来的面食爱好者也颇多赞美
要让雅安市水面走出本土市场
面条的宣传、营销和推广还有很多路要走
▼点击查看▼
愿每一个热爱雅安水面的人
都成为它的代言人
它的宣传大使、招商大使
END
栏目策划
图片 | 郝立艺
制图&编辑 | 郑从伟
程普 唐砚玉
编辑:郑从伟
相关推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