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队长酒厂

雅安日报

2023-07-16

老队长酒厂

□ 王丽华


生在大庄村。


长在大庄村。


一辈子住在大庄村。


老队长李锡明站在自家庭院大门前,微微弯着腰,戴着一副老花镜,个子精瘦,精瘦中透着精明,手里端着一壶酒。


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大庄村是“吃粮靠返销,用钱靠贷款”的穷村,全村人均田地不足三分。李锡明的童年就是穷过来的。


“有女不嫁大庄子,红苕根根过日子”,这是1951年九襄解放后,丰厚公社大庄村对外被贴上的标签。自身水源几乎没有,靠天吃饭,荒草萋萋,烂石旮旯。


李锡明是1954年生的,从李锡明记事起,就知道家里很苦。苦成啥样?连红苕根根都没有。有时候没吃的,真的吃土,不吃会饿死,吃了也有可能会死,因为吃进去的土拉不出来。即使学费才一元五,仍是读不起,只读了一年书就一直在生产队干活。“干溪坝”就是干沟沟,不出庄稼,粮食很少,大人就到高山上借洋芋吃,一家老小经常吃不饱饭,饿得心慌。


为了解决群众温饱问题,大队支部、大队委响应全国“农业学大寨”的号召,带领全大队二千多名群众,鏖战甘溪坝。生产队没有安排李锡明参加劳动,他便带领下放知青组成的基建队,专职从事“开田改土”。


李锡明喜欢跟知青们碰头,其中有一个叫朱茵的会念英语,村上就请她教书。大字不识几个的李锡明买来一本字典,白天上完工,就到学校向朱茵请教,从握笔姿势开始学。他的本子上密密麻麻记下阿拉伯数字1、2、3、4……再一个一个对应壹贰叁肆……一个字一个字地学,再到默写。从学打借条、欠条,开各项证明,到写了人生中第一封信——信是给对象郭明淑的,都一一请朱茵过目指点。李锡明也从半文盲到半个文化人,字写得不怎么样,但错别字却很少。他还到邮局订了《四川农民报》《四川科技报》,读书看报,了解政策信息。



1980年起,农村开始实行生产责任制。大队推荐李锡明到丰厚乡三强村办的乡镇企业,学习传统固态烤(酿)酒。每天补助1.5元,每月有45元,比干部的工资都要高,其他人想去却不符合条件,李锡明很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


酒好与不好,关键在糖度跟发酵技术。从端粮食、翻晒粮食学起,李锡明边看边观察。高梁、小麦、玉米先泡水,后倒在专门的甑子里发酵。最难的是曲药,微生物必须要达标,它是制酒的灵魂。


1983年政策开放,李锡明学成回到大庄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已实行包产到户。为了搞活乡镇企业,有搞运输的,有办煤厂的,有办砖厂的……李锡明想把学来的手艺传承下去,向农村信用社贷款800元,建起了厂房。那个年代,稻谷一角八一斤,小麦一角五一斤,每斤酒卖六角。他觉得这个产业应该前景光明。


泉水蜿蜒而下,这股经化验没有沉淀,矿物质、微量元素几乎达到矿泉水标准的泉水,滋养着堰沟村、大庄村的老少,一代又一代。李锡明酿制的甘甜美酒,取自这眼“矿泉水”。


李锡明做的是真正的粮食酒,童叟无欺,诚信为本。



走进酒厂,就有一股熟悉的香气飘来。多年来,老伴郭明淑就在家里守着他。


有酒醪这种喂猪的好材料,妻子郭明淑就琢磨起喂猪。


1992年酒厂的规模达到500平方米,开始规模养猪,酒坊烤的粮食越来越多,猪的头数也就越来越多。郭明淑吃得苦,一天挑八十担酒醪,一次能背二百多斤饲料,为了这个家,她把能吃的苦都学会吃了。


第一年下来,养猪赚了钱,他们就继续扩大规模,憧憬着美好的日子。


1994年李锡明到成都参加全省劳动模范表彰,郭明淑养猪也出了名。


就在全家沉浸在生猪全部出栏的美好憧憬中,一场灾难悄然而至。


当年底,李锡明下了血本扩大猪场,规模最大时,养了600头。天不遂愿,一场突如其来的猪瘟,圈里的猪死了300多头,亏了60多万,发财梦像肥皂泡一样破灭。


1995年,负债累累的李锡明心一横,牙一咬,准备东山再起。


通过科技报,他了解到养美蛙的前景很好。于是向银行贷款,买了20万只蛙苗回来,放在五六亩的水田里养,盼着这20万只水田里的“翻身蛙”,只要每只卖2元,要不了几个月,就能打翻身仗。哪知恰逢天干,田里没有水,天上飞鸟来吃蛙,地下的老鼠也来凑热闹,到最后美蛙所剩无几。到了结算的时候,发现亏了五年承包费。后来他又从报上得知养黄鳝收益高。于是带上儿子李洪一起坐班车去了资阳,购买种苗。由于黄蟮对氧气要求高,当时没有保氧经验,几千种苗最后只剩下几十根,亏得一塌糊涂。


这个时候难不难?要债的在李锡明家排成队。李锡明躺在床上半死不活,怕李锡明被打败,怕李锡明想不开,怕李锡明一蹶不振,妻子将鸡蛋醪糟端到李锡明面前,说再苦再难一起扛,“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不知说了多少好话,赔了多少笑脸,债肯定是要还的。  李锡明握紧酒之梦的芳香,一心一意在酒厂里酿酒,将内心最强的力量刻进生命的年轮。一个人活在天地间,该承担的就要承担。


花钱犹如水冲沙,挣钱好似针挑土。全家人节衣缩食,从来不敢抛洒一粒粮食,“抗债”八年。时常袭击李锡明内心的大账簿,被李锡明用双手亲自将一座座债务的大山移走,光利息就还了二十几万。



李锡明带了很多徒弟。傻哥酒厂的老板叫唐兴俊,在李锡明酒厂里当学徒,他儿子唐文虎不是读书的料,不成器。唐兴俊就让他跟着李锡明学做酒。没成想,这个娃娃有天赋,学得快,鼻子也灵,嘴巴也甜,一年后就在自家房基上建了酒厂,就在李锡明家前面,一墙之隔。大庄村“老君”“傻哥”“老队长”三家酒厂,在汉源小有名气。


李锡明建了微信群,要酒的顾客就在群里找他,大多是回头客邀请进群。作为民间的酒,加入桂花,加入梨,加入苹果,依口味而来,沁入寻常百姓的日子。


李锡明跑的路、下的力、担的惊、受的怕,变成了女儿和儿子先后的喜酒。儿子娶妻,新修了一栋楼房,还重新翻建了现代化加工的酒厂。女儿工作了,带李锡明和老伴去了以前想都没敢想的北京,还有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家。当年的知青朱茵,成了李锡明的妹妹,也是孩子们的“二嬢”,每年都回大庄村“老家”看看,满眼梨花胜似雪海。


村民们用石碑记载下为修路时出钱出力的人,这样的石碑在大庄村有好几块,李锡明的名字大多时候出现在第一个。


李锡明哼着经他修改的《美丽的达茂我可爱的家乡》:


绿色的大地赋予我理想

百灵鸟儿蓝天上飞翔

多情的土地领人神往

啊大庄我可爱的故乡富饶的地方

人民幸福家乡吉祥

幸福的日子,请好好珍惜

好时代好年月人人都有好福气!


走出李锡明家的大门,回过头去看,花岗石材的门楣上刻着烫金对联,在蓝天白云下显得那样醒目:


上联:人的一生是诚信

下联:顾客好评是宗旨

横批:老队长酒厂


编后语:因创业失败,李锡明欠下了不少债务。为诚信还债,他承受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辛酸与艰难,硬是凭着一股不服输的干劲,奋力拼搏,东山再起。近30年的还债历程,他一步一个脚印地践行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他的诚信守诺不仅感动了众乡亲,也赢得了无数人的尊敬,也荣获2021年度诚实守信类“雅安好人”称号。

编辑:高菲菲

审稿:程普 唐砚玉

0

分享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