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7日,是首个“雅安人才日”。我市以专属节日致敬人才、礼敬人才,增强人才认同感、融入感和归属感,打响“雅敬天下才·安心赢未来”雅安人才品牌。
济济多士,乃成大业;人才蔚起,国运方兴。
截至目前,全市人才资源总量23万余人,在一次次人才与城市“双向奔赴”的背后,是雅安求贤若渴引才聚才的胸襟,是夯基垒台育才强才的气魄,是海纳百川识才用才的诚挚,更是筑巢引凤爱才留才的温度。在不断扩大人才工作开放度、提升人才政策精准性、提高人才对发展的贡献率、推进人才服务的多元化中,让天下英才汇聚雅安、逐梦雅州。
打造政策洼地
持续提升惠才政策“含金量”
物尽其用,则百事成;人尽其才,则万事兴。
当前,全市正锚定“川藏铁路第一城、绿色发展示范市”,以“一区一地引领、四化同步推进、雅州新区示范”为总抓手,围绕做强工业、旅游业“双引擎”,夯实城市、交通“双支撑”,构建一北、一南“双平台”,兜牢民生、安全“双底线”,加快现代化建设步伐,比任何时候都更加渴求人才,也更能成就人才。
坚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我市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委人才工作会议精神,为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实人才支撑。
问需问计,凸显政策特色——通过分层分类召开人才政策研讨会,收集意见建议,切实把政策制定到人才心坎上、发展所需上。
围绕中心,靶向精准发力——紧扣市委决策部署,一项项有吸引力和含金量的人才政策先后出台,《雅安市加快集聚人才创新创业十条措施》及12个配套实施细则,支持雅州新区、川西教育医养中心、乡村人才振兴、川农大等5个专项政策措施,推动人才布局与发展格局同频共振。
敢为人先,拿出真金白银——按照“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同层次同类别人才支持标准略高于周边市(州)”的原则,我市加大对人才工作经费的投入。2022年市本级人才工作经费增长4倍,创新实施“创业雅州”产业人才集聚行动计划,给予创新创业高层次人才最高500万元资金支持,在全省率先设立引才“伯乐奖”,建立企业引才奖励制度,并将人才安居激励保障范围扩大到企业高层次人才,填补了企业人才支持政策的历史性空白。
做大人才总量
激发创新创业活力“新引擎”
9月26日,汉源县稻菜现代农业园区内,村民忙着收割水稻、抢种大蒜。“一季水稻一季大蒜,既保障了粮食安全,也能促进农民增收。”对该县花椒产业发展中心副主任胡文来说,近期的工作重点是提升大蒜种植的质效。作为本土培养的优秀人才,他是“天府青城计划”天府农业大师、四川省专家服务团专家,积极在乡村振兴的广阔舞台上献智献力。
这只是我市发挥人才优势的一个掠影。近年来,我市多措并举引才聚才育才,千方百计做大人才总量,不断激发人才创新创业活力。
如何敞开大门,赴外招才引智?
我市发布人才白皮书,提出急需紧缺人才目录,赴西安、南京、武汉等地举办赴外招才引智活动,引进22支大数据产业、人工智能等领域人才团队,2900余名急需紧缺专业人才、1.3万余名企业人才;通过举办成渝专家“三雅故里行”“智兴天府”专家行进雅安等活动,吸引成都、重庆等地专家人才到雅开展智力服务,联合实施263个项目,成功建成3个省专家服务团地方智库。
如何抢抓机遇,用乡情回引人才?
我市积极实施“归雁计划”,摸排建立在外雅籍大学生信息台账,对临近毕业生提前向学生本人及其父母打好“政策牌”“乡情牌”,开展“千名学子进雅安”“返家乡”等实习实践活动,会同合作高校在雅建立实习实践基地,提供实习实践岗位,支持返乡创业人才创建农业科技示范基地。
如何立足实际,积极培育本土人才?
坚持引育并举,大力实施“雅州百千英才计划”,培育企业菁英、创业菁英、创新菁英、文化旅游菁英、雅州名师、雅州名医等10类菁英人才,示范引领全市人才活力竞相迸发,32名本土人才入选全国技术能手、天府青城计划、四川茶艺大师等省级以上荣誉称号。
不仅如此,我市还积极开展对外合作聚才。创新开展“高校(院所)院士专家雅安行”“荟雅”人才活动周等活动,聘请两院院士、合作高校主要负责同志、发达城市雅安商会会长、行业领域顶尖领军人才担任雅安特聘专家,与四川农业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藏大学等16所高校(院所)达成战略合作关系,并与重庆市、成都市、甘孜州等8个城市签订人才合作协议,“一校一地一清单”细化合作事项,联合建成院士工作站、国医大师传承工作室、基因大数据实验室、川藏人力资源产业园等各类产学研用平台,助力建成国家新型数据中心和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
积极搭建平台
推动人才集聚与中心工作同频共振
正处于跨越赶超窗口期、乘势而上黄金期的雅安,正加快现代化建设步伐,如火如荼大拼经济、大抓发展。
这份底气何来?答案显而易见:雅安为各类人才迸发才智、创新创造,搭建平台、厚植沃土。
紧盯灾后恢复重建,市委向省上争取94名干部人才到灾区挂职,第一时间组织市级部门医疗卫生、道路交通、信息通信等各类干部人才210余人赶赴芦山、宝兴、石棉地震灾区救援,有效解决了重建专业力量不足的难题。
紧盯技术攻坚,推行重大科研项目“揭榜挂帅”“赛马制”,引领集聚科技人才围绕重点产业开展技术攻坚,“揭榜挂帅”151个技术瓶颈,新增24户高新技术企业、5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省级院士(专家)产业园,带动实施312个项目,产生效益10.6亿元,技术合同登记额突破亿元大关。
紧盯乡村振兴,选聘四川农业大学等合作高校专家教授、硕博研究生和市县两级本土人才、优秀民营企业家等,组建95个乡村振兴“发展顾问团”、科技赋能乡村振兴专家服务团,围绕乡村产业发展开展技术指导、科研攻关、本土人才培育等工作,推广259项“五雅”特色产业新技术,推动汉源甜樱桃、蒙顶山茶、石棉黄果柑等14个农产品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带动中心村集体经济收入增长。
打造宜居福地
广大人才安身安心安家
人才活力能否充分释放,关键在是否能给人才“松绑”。我市健全服务人才“绿色通道”,为各类人才提供项目落户、人才公寓、医疗教育等全方位精准服务,完善科技人才评价体系,促进更多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努力让人才在雅安安身、安心、安家。
这里,有尊才爱才的良好氛围——
从成立“雅安人才之家”,设立“雅安人才日”,到创新举办“雅州大讲堂”,再到制发“雅州英才卡2.0”版,发放2300余万元荣誉关怀和激励奖补资金,与重庆市江津区,成都市青羊区、高新区、天府新区等地首次实现高层次人才公共服务互认共享,我市通过一系列暖心服务,营造“如鱼得水、如鸟归林”的人才生态。
这里,有打破人才成长藩篱的“利器”——
抓住人才晋升、评价、使用3个重点,制定单项核增岗位、高层次人才竞聘、岗编适度分离等措施支持高层次人才成长,搭建遴选、竞聘平台推动322名专技人才调整岗位、398人晋升职务职级、69人调任公务员,解决了多年未解决而人才又很盼望的问题。
“硬核”的服务政策,形成强大的“人才磁吸”现象。我市还不断强化政治引领吸纳,落实党委联系服务专家制度,深入开展“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活动,举办雅安市青年人才音乐党课、高层次人才国情省情研修培训等各类人才专题活动,让更多的人才凝聚在党的周围。
千秋基业,人才为本。雅安正逐步成为人才向往之地、集聚之地、创业之地,我市将乘势而上,推动人才工作更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确保雅安现代化建设开好局、起好步提供坚强有力的智力保障和人才支撑。
雅安市融媒体中心记者:张婧
编辑:郑从伟
审稿:程普 高菲菲
相关推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