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5日早上8时许,大渡河畔的石棉县新民藏族彝族乡(以下简称:新民乡),高山彩叶斑斓,河面水汽氤氲,果林薄雾缥缈,天凉好个秋。
一嘎(左二)为村民解决污水管网改造纠纷
刚荣获“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荣誉的新民乡海耳村党支部书记、人民调解员一嘎,又开始了一天的工作。
“幺弟,调解纠纷你最靠谱”
早上7点略作收拾,赶到乡政府刚过8点,一路的交流并不太顺畅。
一嘎处理村上事宜的电话就没停过——
“大哥,S217线的工程量大、工期紧,待会儿你把你家钢筋加工场的塔吊挪一下,不阻碍对方施工,也不影响你做生意。”
“兄弟,我都清楚你们的诉求,也很理解你们现在的心情,就算离了婚还有共同的娃儿,要为孩子着想。”
“阿惹(彝语‘表妹’),污水管网改造是一个事关大家的民生工程,早完工大家早享受,你们相信我,我马上就到现场处理。”
……
刚下车,海耳村8户农户一拥而上,向一嘎寻求解决办法。
由于污水管网改造施工方在施工过程中不慎将电线挖断,导致海耳村7户农户电器损坏,加上施工中造成1户农户黄果柑树受损等问题。早在半月前,一嘎与施工方协商后对群众受损情况进行了登记并要求快速赔偿,但施工方迟迟未能兑现,于是群众才“找上门来”。
“事实就摆在这里,民生工程是为老百姓,但是既然施工过程中已经给群众造成了一定损失,之前也承认了要赔偿,那就要落实到位,这样才能服众……”立马打电话向施工方询问情况,一嘎一边对其摆事实讲道理,有理有据说,让对方信服并表示下午就按时赔付,一边安抚乡亲们情绪。
“幺弟,调解纠纷你最靠谱,所以大家信任你,遇到事情都先找你。”当天下午2点半,在拿到黄果柑青苗赔偿后,海耳村2组村民陈吉琼专门去感谢一嘎。
“说到做到,大家都很服他”
走进乡政府,一嘎遇上了双坪村党支部书记毛万友,和往常不同,毛万友笑呵呵地向一嘎祝贺。“一嘎,听说你获得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了,大家都为你高兴!带着你干调解工作这么多年,你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啊。”
2012年,一嘎成为新民乡司法辅助员,乡上德高望重、办事公允的张国驰、胡启良、毛万友、倪万清等四位前辈,成为他学习的榜样。
近日,司法部决定授予全国299个人民调解委员会“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委员会”称号、授予全国999名人民调解员“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称号,一嘎是其中之一。
在毛万友心中,一嘎实至名归。
新民乡是一个以藏、彝、汉三族杂居的少数民族乡,位于石棉县西北部,少数民族约占全乡总人口的30%。这个农业乡由于多民族聚居,导致纠纷种类复杂,作为彝族人的一嘎不仅会说彝语还会说汉语,在调解纠纷上能够充分发挥彝汉“双语”和“德古”调解的优势,巧化纠纷。
“说到做到。给大家承诺的事情,都会想办法解决,而且他这个人很有正义感,大家都很服他。”村民兵连长文继陶如此评价,他至今仍记得2013年一嘎两次往返甘孜州康定市姑咱镇调解一起工伤纠纷的事。
当时,一嘎和新民乡村民肖某在闲聊过程中得知,其在姑咱镇修电站期间导致两根手指被砸断,只得到7000元补偿金,肖某不知道赔偿存在不合理。明白详细情况后,一嘎和张国驰主动要求为肖某争取合法权益。于是,他仔细了解《工伤保险条例》、《劳动合同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并让肖某去做了伤残鉴定。
“当时大家觉得这个事情可能调解不成,再加上一嘎还是个生手,说不定会就此退缩。”文继陶说。
“在工作单位受伤,又属于工伤,用人单位要赔偿……”
调解过程中,一嘎牢牢抓住双方心理状态,讲事实摆道理。经过半个月的调解,最终为肖某争取到72000元的赔偿。
这件事情后,整天与大家打成一片的一嘎发现,村民们对他说的话,更信服了。
“为了孩子,不要闹得难看”
一上午,一嘎都没停下。
解决完施工纠纷,他又抓紧时间前往马厂村1组的集中安置点,跟进龙头石库区旅游开发项目,这是他作为海耳村党支部书记的职责。
接近12点,一嘎还要调解一对离婚夫妻的婚姻纠纷问题。
“为了孩子,不要闹得难看”……
热心、耐心、公正。
聊天、安抚、和解。
“背靠背”调解法再次建功。
1点过,午饭。乡政府食堂饭桌上,一嘎边吃饭边与乡村干部们讨论,话题围绕群众生活越过越好后,如何更加有效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
海耳村党支部副书记邱云说,除了群众主动申请调解纠纷外,还要主动摸排纠纷,调解时还要讲究方式方法。
一嘎点头,“调解员必须准备充分,要关口前移,实地调查,勤跑勤问。”
“饮酒讲和、握手翻篇”
给牛做DNA,如此独特新颖的手法,一嘎曾用在一次调解中。
倪某与毛某为姻亲关系,两家人曾因为牛群放养问题产生过矛盾。一次,毛某卖牛后,倪某清点自家牛数量不对,寻找无果便认定毛某偷了自家牛,两家人发生争执。
双方找到一嘎。
“当时就觉得事情并不是一头牛那么简单,说不定有积怨。”于是,一嘎多次走访两家亲朋好友,并动员双方亲友协助劝说,言明利弊。
对于牛的归属,一嘎建议给牛做一个DNA来确定。最终,法院依据鉴定书判定牛归属倪某。
为彻底将纠纷化解,一嘎对双方进行了几轮谈话说理。根据彝族风俗,一嘎从家里打来酒,再由毛某、倪某、一嘎各端一碗,一饮而尽,双方签字,倪某和毛某握手言和。
“像这种饮酒讲和、握手翻篇的办法,有时候能起到特别好的效果。在调解少数民族群众矛盾纠纷时,为了实现案结、事了、人和,还得将国家法律和少数民族习惯结合起来,才能更好解决。”
晚上10点左右,一嘎整理好一天的事情,又在笔记本上写下了第二天的工作重点:“要处理一起山林土地纠纷,还要组织大家开展重阳节运动会,继续完成海耳书院验收……”
采访后记:
用心用情赢得群众口碑
“幺妹儿”“兄弟”“阿惹”“老表”……
一嘎对村民们的亲切称呼,拉近了大家的关系。
从事人民调解工作长达12年,一嘎已经成长为基层矛盾纠纷化解方面的“行家里手”,群众的口碑“一嘎处理事情,我们放心”是对他最高的赞誉。
多名农户出售黄果柑但未收到货款,涉及约38万元和多名老板;涉及27户村民的林权二次流转纠纷;工程承包商跑路,涉及金额过百万元……这些涉及人数众多的纠纷,一嘎都参与调解过,并一一帮助群众解决问题。他认为,作为基层调解员,就要把矛盾化解在基层,在为双方调解的同时,还要给他们宣传法律知识,促进乡村和谐。
截至目前,一嘎累计化解矛盾纠纷1000余件,还荣获过四川省“法律明白人”、雅安市优秀调解员、石棉县先进人民调解员等荣誉称号。实现了把矛盾纠纷解决在“田头、苗头、源头”的目标。
雅安市融媒体中心记者:吴丹 王金贵
编辑:高菲菲
审稿:程普 唐砚玉
相关推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