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外公是当地有名的篾匠。
我是坐着外公编制的婴儿背篓长大的。
小时候,外公总喜欢将我放在他特意为我编制的背篓里,背着我带我到处玩耍。那时的记忆并不清晰,只记得呆在他背上的背篓里,我离地面是多么遥远,他的背是那么挺拔,那么温暖。
上幼儿园时,我总喜欢到外公家玩。外公家里那些大大小小纯手工编制的背篓,是我的最爱。和表哥表姐们玩耍时,我躲在背篓里,大家都找不到我。当我在背篓里偷笑时,每次都能被外公发现。这时,他总会用那双粗糙但温暖的大手将我抱起。长大后,外公依旧特地为我编制不同规格的背篓。每当我背上它们,外公总会高兴地说道:巴巴适适的!
上小学时,我才知道外公编制的那些背篓可不是给我躲猫猫用的。外公会将它们背到镇上去售卖,补贴家用。方圆十里八村的人都很喜欢,买过外公背篓的都说:王师傅的手艺没得说。是的,外公编制的背篓“美貌与实力并存”。每次听到这些话,外公总会用手挠着头,回家继续钻研改进,提升自己已相对完美的技艺。
多少个寒气破晓的清晨,多少个万籁俱静的夜晚,我总见他一刻不停地编,不满意就拆。微弱的灯光下,他的影子仿佛被定格,从未挪动。
外公“生意”很好,但收入却不高,原因很简单——编制速度慢。家里除了外公没人会编制背篓;再者,他宁可拆开一整个背篓,也不愿留下一点瑕疵。有时一整天也编不好一个。家里人总劝外公:一点瑕疵没什么,可外公毅然拒绝了这样的“好意”。外公听到这些话时不仅生气,还要批评大家:编制背篓就像做人一样,要实在!渐渐地,家里人也知道,外公这“倔脾气”是劝不了的。
慢的原因当然不止这些,还有外公对竹子品质的要求。一谈到竹子的选择,外公总有说不完的话。他说竹子既要有强韧性,也要有高硬度。在能够被塑形折叠的同时,也要承载重量。在外公高标准的要求下,能进入他“法眼”的竹子实在不多。
随着时代快速发展,需要背篓的人越来越少,外公的生意也就越来越淡了。现在家里虽已不再需要外公编制竹制品补贴家用,但他还是时常编制背篓。背篓过多,闲置了,外公就开始编织其他竹制品,一刻也闲不下来。外公的坚持,家里人不懂,但我知道外公的用心——对竹艺的无比热爱。
微弱的灯光下,我常常看到他目不转睛地盯着那些编织的背篓。其间,他不时用双手擦拭着模糊的双眼。他的背已经变得弯曲,头上的银丝不知何时又增了几许。那一刻我突然发现:外公真的老了。
每一位工匠,每一个清晨,每一个傍晚,每一份付出,每一份坚守,都值得铭记。即使冬天叶子会化作尘土,但来年春天老树依旧长新芽,春意勃发。
外公那专注编制背篓的身影,深深地刻在我的心头。
作者:孟佳旖(天全中学)
编辑:卫葳
审稿:程普 高菲菲
相关推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