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种善良 传递温暖​——记四川省文明家庭汉源县宜东镇骆天强家庭

雅安日报客户端

2023-12-20

在汉源县有一个令人羡慕的家庭:幸福和谐、儿女成才;有一个家庭让人称道:助人为乐、扶贫济困。这个家庭就是汉源县宜东镇三交村的骆天强家庭。


骆天强一家全家福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在别人需要帮助时给点帮助,或许能改变一个人对生活的看法,还能种下善良的种子,将爱心传递……这是骆天强对人生经历的总结。在日常生活中,骆天强、王淑英夫妇用行动践行乐善好施的家风,潜移默化地影响晚辈,成为美满幸福的和谐家庭。骆天强家庭先后被评为全国最美家庭、四川省文明家庭。


父母给力   儿女成才

  

夫妻俩知道,家居偏僻农村,要改变家庭状况,过上好生活,等不来、靠不来,也想不来,只能通过勤劳的双手,努力劳动才能换来。

  

他们这样说也这样做。骆天强、王淑英夫妇是地地道道的农民,骆天强会木工、泥工,后来还学会了修理机器,是村里的能干人;王淑英是典型吃苦耐劳,成天忙完地里的农活,回家又要忙家里的事,在村里是贤妻良母。

  

夫妇俩生养了三个子女,在供养子女读书的日子里,在夫妇两人的字典里没有“休息”两个字,只有一个“苦”字。2000年的一天,正在劳动的王淑英突然晕倒在地里,骆天强吓得不轻,他把工具一丢,连忙把妻子送到医院,医生说需要尽快手术……没钱的骆天强急得团团转。骆天强把妻子安顿在病房,又焦急地四处借钱,好不容易才凑齐手术费……回首生活过往,骆天强总是自责:家庭经济困难,妻子为供儿女读书,有病总是不吭声,有痛总是强忍着,她怕花钱,怕给家里增加负担,30多岁头发就白了。

  

此事让夫妻俩认识到,在偏僻山村,勤劳只能改善生活现状,要想改变生活,子女要走知识改变命运的道路。

  

“再穷不穷子女读书,就算砸锅卖铁也要供他们读书。”骆天强、王淑英夫妇一直教导儿女,多学知识,才有出息,而父母的勤俭节约,艰苦劳作,儿女也看在眼里,积极上进。宜东镇没有中学,儿女们上中学要走很远的山路,一走就是好几年,大部分学生吃不了这份苦,放弃了,但骆天强、王淑英夫妇的儿女坚持了下来。

  

骆素珍是骆天强的大女儿,她明白父母的不易,学习上刻苦认真,考上了四川轻化工学院(现四川轻化工大学)。大学期间,她勤工俭学,以优异成绩读研并留校任教。后又考入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从事相关专业方面的研究,并提前通过博士毕业答辩,进入一家央企从事研究工作,获得多项发明专利;老二骆恩轩,虽然没有选择读书之路,但他吃苦耐劳,在当地发展花椒、核桃等农业产业,用勤劳的双手从地里“掘金”,改变了家庭的生活;三儿子骆恩永,求学之路比姐姐曲折,因看到家庭困难,父母太辛苦,看身边同学弃学外出打工,他思想动摇了,打算不读书了,一向和蔼的母亲发了火:“你太不懂事了,不读书今后没出路!”在骆恩永休学期间,父母带他到田间地头做农活,手掌、肩膀磨起泡,一身疼痛也不敢吱声,父母看了没有“同情”,让他继续劳动。后来,骆恩永终于醒悟,请求父母让他重新上学。为了不给家里增加负担,骆恩永选择读中专,1994年考上泸州轻工学校,毕业后被分配到汉源县化工总厂,成为该厂技术骨干。

  

骆天强、王淑英夫妇用自己的教育方式和吃苦耐劳的拼搏精神,鼓励、支持儿女读书,让“知识改变命运”变成现实。

  

爱心家庭  乐善好施

  

在当地,骆天强、王淑英夫妇是村里的热心人、“好事者”。他们不仅把家里打理得像模像样,还经常帮助乡里乡亲做家具、修房子,带动大家使用沼气;亲戚邻里有矛盾纠纷,总会上门向王淑英“求救”,因为王淑英是孝媳,有威信、懂道理,她成了当地有名的“调解员”。

  

平时,夫妇俩不仅教育子女要积德行善,还要以身作则地弘扬好的家风家训。有一年,一群外地人准备翻飞越岭到甘孜州打工,到宜东镇天就黑了,王淑英毫不犹豫收留了这群陌生人,在堂屋给他们打地铺,为他们烧水做饭……其实,当年王淑英家的生活都很困难。

  

骆天强、王淑英夫妇豁达乐观、乐善好施的一言一行,深深影响着子女。2006年,刚在上海工作的骆素珍回家过年,听说当地董某家女孩读书成绩优秀,却因为家庭困难面临辍学。骆素珍主动与董家人联系,告诉他们不要让女儿辍学,并表示愿意想办法资助女孩完成高中学业。那时,骆素珍在上海刚贷款买了房,要承担女孩全部学费有困难。于是,她找到几个热心同事,用集体的力量来帮助女孩读书,直至她考上大学。受助女孩没有辜负骆素珍等好人心的关爱,顺利考上医药学院,而今在外地一家大医院工作,每逢回家过节,董家女孩都会去探望王淑英一家,感激骆姐姐的资助,直言,如果没有骆姐姐的帮助就没有她的今天,她要像骆姐姐一样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此外,骆素珍经常参加单位发起的各类自然灾害的捐款活动,每次捐款都不低于1000元。

  

骆天强、王淑英夫妇的二儿子骆恩轩也有爱心,经常帮助留守老人买米买油、背柴火、做农活,为留守儿童(学生)捐款捐物,用行动感恩党的好政策,传承好的家风家教;三儿子是单位里的“爱心大使”,留守儿童(学生)新春圆梦活动、赈灾捐款等,他都积极参加,奉献爱心。

  

骆天强、王淑英夫妇膝下的三个孩子不仅成人成才,还互相关爱,还在读书时,二儿子采草药卖的钱给上学的姐姐用,大女儿把奖学金给弟弟买运动服……二儿子经常叮嘱姐姐和弟弟,在单位上要好好工作,别担心家中父母,他在家会好好孝敬老人……这个家庭里的浓浓亲情和助人为乐的善良美德,都是骆天强、王淑英夫妇言传身教的结果。

  

“是党的富民政策改变大家的生活,他们要用实际行动感恩党的好政策!”骆天强感慨,幸福生活离不开党的好政策,儿女们的爱心行动,让老两口欣慰和骄傲。


雅安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彭加权


编辑:邵也蘋

审稿:程普 高菲菲

0

分享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