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家庭 | 以仁者之心 诠释医者之责——记第二届全国文明家庭天全县陈怀炯家庭

雅安日报

2022-08-15

陈怀炯一家.jpg

陈怀炯一家


“‘大先生’,我还担心您没上班,回家养老了!”


“回家养老还早,至少再干10年没问题。”


近日,一名到天全县中医医院看病的泸定县患者,一眼便认出正在为病人上膏药的医生是“大先生”后,很兴奋。


这名患者口中的“大先生”,正是现年78岁的陈怀炯。


“父亲从不休息,一年365天,天天上班。”天全县中医医院院长、陈怀炯的儿子陈若雷说,老人没有什么爱好,唯有给人治病是他的最爱。


陈怀炯是四川省名老中医,他悬壶数十年来,一直牢记祖传祖训,以振兴中医药作为家族使命,接力传承中医诊疗,让患者都看得起病。2020年,陈怀炯家庭荣获第二届全国文明家庭称号。


不求良相 但为良医


陈氏家族世代行医,至今已有约200年历史。陈怀炯从小耳濡目染,14岁就跟叔父学习祖传中医骨伤治疗。


凭着热情、执着和悟性,陈怀炯刻苦钻研中医理论和骨伤科传统医疗技术,在不断总结、探索中,完整地保存并发扬了祖传中医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治疗骨伤外科疾病技术。


上世纪60年代中期,为让更多骨伤患者能得其祖传疗法治疗,陈怀炯开起陈氏诊所。他运用祖传秘方结合现代医药新成果炼制陈氏膏、散、丸、酒剂等系列,对骨折、新旧软组织损伤、疮疡等病情有独特疗效。尤其骨伤医疗技术独树一帜,名声远扬,他先后荣获全国劳模、全国卫生文明先进工作者、四川省十大名中医等荣誉称号,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陈若雷说,一家人在父亲的言传身教下,始终坚守医者仁心的理念,尽心尽力为患者减轻负担,做到能不做的检查不做,能用低价药品就不用高价药品,能不做手术的就保守治疗;从情感上同情关心患者,让他们在治疗过程中感受到医者给予的温暖与关怀。


在天全县中医医院,门诊治疗、换药费用之低,让许多外来患者感到难以置信。陈怀炯门诊挂号坚持只收5毛,直到新医院安装电脑收费系统,运行成本增加,挂号费才涨至1元。陈怀炯常说,骨伤患者治疗时间长,许多患者远道而来,且多数是自费就诊,我们不仅要治其伤痛,还有责任尽量减轻其经济负担,只要医院能维持正常运转,就不提高收费。


陈若雷介绍,去年,天全县中医医院门诊次均费用仅是雅安市同级医院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


陈怀炯常说,作为医生,要以仁者之心践行医者使命和责任。10余年前,一名来自内江的困境患者慕名来天全县中医医院求治,陈怀炯不仅免费为其治疗,还赠送路费让其回家。类似帮助困难患者的事,在陈怀炯行医生涯中还有很多。他始终坚持对外地来的患者优先就诊,对特困患者捐款捐物。


陈怀炯治疗骨折筋伤疾病痛苦小、疗效高、费用低,在川西以及西藏昌都地区声名远播,患者络绎不绝。如今,他依然坚持每天早上5点30分到达医院,先了解病人情况,然后到门诊坐诊,为患者诊疗。


言传身教 传承家风


陈怀炯的3个孩子中,有2个从事中医事业。


“国家现在重视中医、支持中医,中医学的伟大宝库应该不断挖掘,造福民众。”说起下一代,陈怀炯很自豪。二女儿陈若雨、小儿子陈若雷都是中医副主任医师,儿媳是中医主治医师,祖传中医骨伤医术后继有人。


一直以来,仁义诚信、爱岗敬业、重孝尚廉、以德为先是陈怀炯的家教家训。家训、家规、家风不仅写在纸上、贴在墙上,3个儿女更是牢记在心上,从未忘怀。


其实,陈怀炯夫妇并没有强行灌输儿女必须从医的思想,但他一生勤于探究、严于律己、仁心济世的处事风格,深深影响着子女,他们不用扬鞭自奋蹄。


“小时候,在父亲的教导下,我开始学医,背《汤头歌诀》《药性赋》,每天放学回家都要制作祖传的‘十八罗汉末药’,至今想起仿佛还能闻到药的香味!”回忆儿时情景,陈若雷感慨,父亲曾告诫他,发愤读书终有益,飘摇游戏总无功。其教诲足以受用一生。


陈若雨也对父亲的敬业与执着万分敬佩,她从父亲那里学到的,不仅是医术,更是做人做事的态度。父亲经常告诫他们,医生是为人民服务的职业,不能向“钱”看,要有奉献精神,用善行和义举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陈怀炯医术高明,他却常说:“别人找我治病,是看得起我的手艺,我是用手艺为他们解除病痛;不同的是,医生面对的是鲜活的生命,手艺差了,不仅会耽误治疗时间,甚至会造成难以想象的后果。”为此,他对从医的子女要求非常高,业务要精益求精,诊断要精准无误,不追求名利,视病人如亲人。


在医术传承上,陈怀炯常说,一个人医术再好,就算有三头六臂,也治不了多少人,让更多人学到医术,就能治更多的人。他带过的学生有很多,往往倾囊相授,从无保留,许多人出师后,无论医理还是临床,在中医学领域均有建树。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天全县中医医院主动承担责任,陈怀炯老当益壮,风雨不改,即便在疫情最严重的时期,依然坚守岗位,做好表率,为疫情防控贡献力量。


说起荣获全国文明家庭的称号,陈若雷表示,他们做得还不够优秀,全家人将继续努力,争取以更加优异的成绩,为传承、弘扬中医文化贡献力量。


本报记者  彭加权


编辑:刘清徐

审稿:程普 高菲菲

0

分享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