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基础 谋长远 促发展 推进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向好

雅安日报

2022-08-19

汉源粮经复合现代农业园区一隅


火热的雅州大地,处处是抓生产、获丰收、谋发展、促振兴的火热场面,全市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的主旋律正在唱响。


时光奔涌不歇,奋斗驰而不息。今年是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之年,是“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是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起步开局的关键一年。上半年,我市农业农村系统始终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牢牢守住粮食安全、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两条底线,扎实有序做好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重点工作,实现农业产业提质增效、农村经济提速进位,全市乡村振兴取得新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迈出新步伐,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向好。


坚守粮食安全底线 展现“三农”生产新气象


花生喜获丰收 村民采摘花椒


悠悠万事,吃饭为大。2022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牢牢守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这条底线,全力抓好粮食生产和重要农产品供给。


建设万亩粮经复合示范园区,是芦山县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主动承担粮食安全主体责任的历史担当,是乡村振兴产业兴旺目标下的芦山使命。


从今年年初起,芦山县全面铺开建设万亩粮经复合示范园区,如今已成效斐然。


粮油作物、经济作物该种在哪儿,怎么种才能稳粮增产,怎样让农民种粮“有利可图”?位于芦山县思延镇的粮经复合示范园区——马渡水示范片区给了我们答案。


村民采摘花椒


近日,记者来到该园区,一眼望去,300亩的优质土地沿道路两旁延伸,4月种下的旱稻和水稻已长到半米高左右,长势喜人,目前正值抽穗扬花至灌浆成熟的时期,预计亩产量将达到450公斤至500公斤。


粮食生产根本在耕地、出路在科技。马渡水示范片区以高标准农田建设为依托,依靠智能播种机种下优质水稻、功能稻,并将于9月稻穗收割后,种植高油酸油菜、七彩油菜,实现“稻油轮作”。同时,配套建设大地景观观景平台、玻璃温室,实现作物旱涝保收、稳产高产,农旅融合、乡村振兴。


而在汉源县九襄镇堰沟村高标准农田项目现场,层层梯田在烈日下格外醒目,在与游步道、观景平台等配套设施相互映衬下,一幅美丽的农旅融合景观呈现在眼前。“高标准农田项目将优化和改善田块,完善农田水利系统及耕作运输系统,原来的荒田将变成两季耕作的农田。这些农田一季播种稻谷,一季播种蒜苗,还可在田埂种植果树,提高农户的收益。”汉源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这里由农田变成“农业公园”后,还会通过“稻+蒜+果”复合种植,形成更为高产高效的立体种植模式,一年四季轮番种植、收获,亩均综合产值将超过2万元。


天全县仁义镇老场村万亩粮食园区 茶类第五位 花生喜获丰收


而在汉源县宜东镇富乡村的花椒地里,套种的大豆已长到50厘米左右,长势喜人的大豆目前已进入开花结荚期。据当地农户介绍,套种的大豆还有一个多月就可采收了。


今年以来,宜东镇将200亩花椒耕地改造为标准梯田,并采用“花椒+大豆”的套种模式,将花椒苗行间大量闲置的土地利用起来,利用花椒树生长的空档期套种粮食作物,提高土地产出效益。


“花椒种植要三到五年才能达到丰产,为提高土地利用率,我们进行花椒和大豆的套种和间种。”汉源县花椒产业发展中心主任杜洪俊说,种植大豆一方面可提高土地利用率产生经济效益;另一方面,大豆与经果林间套作,具有天然互补优势,因为种植大豆可产生根瘤菌,起到固氮作用,从而培肥土壤,对花椒生长有一定促进作用。


大豆复合种植,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护好群众“粮袋子”的战略要求,也是改善土壤地力的法宝。


今年是汉源县大面积推广大豆复合种植的第一年。年初,为积极响应中央一号文件指示精神,汉源县争取到7.5万亩大豆复合种植示范推广项目,截至目前,该县已全面完成7.5万亩大豆扩面套种任务。


今年以来,我市农业农村部门全力聚焦粮食生产“只增不减”目标,坚守粮食安全底线,全力稳定粮食生产,确保大豆扩面,稳定生猪生产,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保障“菜篮子”产品供给等,展现农业生产新面貌。


“大力推广‘低效腾退、高效间种、经果上山’等模式,不断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截至目前,全市大小春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04.2万亩以上,全面完成省上下达目标任务,新建高标准农田6.75万亩,整治撂荒地294.45亩。”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上半年,我市示范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全市8个县(区)分别建立1个100亩以上的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示范片。截至目前,全市大豆种植面积达8万亩,同比增加2.4万亩,全面完成省上下达的目标任务。


此外,我市严格落实《四川省促进生猪稳产保价七条措施》有关要求,做好生猪稳产保价工作。上半年,全市累计出栏生猪65.01万头,能繁母猪存栏8.6万头,生猪存栏83.7万头。


聚焦产业支撑 让特色优势产业“旺起来”


“渝见·蒙顶甘露蒙顶山茶品牌专场推介会暨采购商大会”现场


产业兴,百姓富。


近期,我市各县(区)、各乡镇种植的玉米、花椒、花生、中药材等农作物先后进入了丰收季。农民的身影穿梭于田间地头,虽然汗流浃背,脸上却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眼下,正值花椒收获季节,汉源县20.4万亩花椒大量上市。走进该县富庄镇,漫山遍野的花椒树上,一簇簇颗粒饱满的花椒挂满枝头,椒农穿梭其间忙着采摘,一派丰收景象。


做好新发展阶段“三农”工作,就要聚焦产业提质增效,奠定富民强村坚实基础。在此,持续提升特色优势产业质量效益是促进农民就地就近就业、增收致富最直接、最现实的途径,是推动乡村振兴最根本、最有效的方法。今年以来,我市持续优化黄果柑、大樱桃、冷水鱼等特色优势产业布局,提升基地质量,促进产业向区域化、规模化、标准化方向发展,推动“五雅”特色优势产业提质增效。


今年7月初,我市统一组织8家茶企,参加2022年第十六届中国(重庆)国际茶产业博览会暨重庆市第五届斗茶大赛·川渝茶叶品牌联展蒙顶甘露(重庆)推广周活动。


活动中,我市专设“蒙顶山茶”“雅安藏茶”两大区域公用品牌展区,集中展示雅茶文化历史、茶产品特色和茶产业发展成效,推广我市区域公用品牌与企业品牌在渝的美誉度、知名度。


“活动期间,还举行了‘渝见·蒙顶甘露——蒙顶山茶品牌专场推介会暨采购商大会’,通过大活动带动大品牌,吸引大客户大订单,推动项目招商引资。”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在重庆期间,我市还开展了蒙顶甘露推广周活动,希望在当地开设更多门店、打通更多渠道,让蒙顶山茶在重庆市场上做大做强,让重庆市民能够更便捷地购买到蒙顶山茶。


经过千年传承和跨越发展,蒙顶山茶已远销俄罗斯、美国、德国、韩国、日本等国家和地区,品牌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不断增强。


据2022年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专项评估结果,“蒙顶山茶”品牌价值达43.99亿元,同比增长7.32%,连续六年入围全国十强,居四川第一位,并被评为“最具资源力的三大品牌”之一。“雅安藏茶”品牌价值达22.04亿元,位居全国黑茶类第五位。


如今,蒙顶山茶区茶园面积发展到100万亩,我市也成为全国重要的产茶大市之一。今年以来,我市按照“前端巩固、后端发力”总体思路,聚焦“一绿一黑”,进一步做大做强茶产业。组建雅茶集团,成立雅安市茶产业联合会,加快推动雅茶产业转型升级。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家现代化。”今年以来,我市加快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打造现代农业产业根据地。印发《雅安市粮油(粮经)现代农业园区创建方案》,力争三年内培育创建2—3个省级粮油(粮经)现代农业园区,建成8个市级粮油(粮经)现代农业园区、16个县级粮油(粮经)现代农业园区。同时,积极推进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创建,名山区被纳入2022年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创建名单。


强化农业产业支撑,释放“三农”发展新活力。除了推动“五雅”特色优势产业提质增效、加快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市农业农村局也持续发展绿色产业、强化农业科技创新、打造“雅字号”农产品品牌,不断为农业产业注入新的动能,在全市乡村振兴“产业兴旺”的画卷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围绕发展绿色产业,开展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创建,力争全年新认证绿色(有机)农业示范基地3万亩,新增绿色食品认证16个,新建农药减量示范片8个。


围绕强化农业科技创新,与省农业农村厅等五方签订合作协议,积极创建雅安国家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中心。目前,“中国·天润雅安”全域数字农业等9个项目已开工建设。


围绕打造“雅字号”农产品品牌,积极构建“区域公共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体系,培育壮大“雅字号”农产品品牌。今年以来,成功举办第十八届蒙顶山茶文化旅游节、“你我共茗·蒙顶甘露”全国品鉴活动、“蒙顶甘露”冠名高铁列车品牌宣传活动。


……


打破定式,创新模式,市农业农村局不断探索开创特色产业助农增收新局面,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春华秋实结硕果,风劲扬帆正当时。市农业农村局将继续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守牢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两条底线,聚焦农业农村各项目标任务,奋力攻坚,全力冲刺,力争全市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速达6%以上、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达9%以上,让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奋力开创乡村振兴再出发新局面。


雅安日报全媒体记者 郑雨莎


编辑:刘清徐

审稿:程普 高菲菲

0

分享到

评论